三六七章 東亞金融風暴(1 / 3)

索羅斯是在睡夢中被叫醒的。

“什麼?”

索羅斯撲在了電腦前。

“誰幹的?”

下屬搖頭,沒有人能回答老板的問題。

索羅斯是天才,對金錢有著異乎尋常的敏銳感覺,隻猶豫了一瞬間,他就有了決斷。

東亞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累積了讓人饞涎欲滴的財富,而財富之所以讓人垂涎,是因為有法子搶過來。

東亞的財富就有法子搶過來。

搶東亞國家的財富,時機越來越成熟,但搶不搶,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卻成了問題。

不搶,是因為中國。

搶東亞國家的時機都成熟了,但唯獨中國是例外,搶中國的時機還遠未成熟。

中國真是太讓人痛苦了。

如果真沒有機會,那倒省心了,但問題不是。

實際上,南方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差不多,但和其他東亞國家不同的是,南方中國後麵趴著個北方中國。

對北方中國,沒有人不犯合計。

還是那句話,如果僅此而已,也就省心了,但問題是,北方中國的很多經濟領域也開始開放了。

中國要想統一,南北方的經濟必須融合,而現在,這種大規模的融合開始了。

這,就是機會,讓索羅斯這些人看到了機會。

對東亞國家,索羅斯忍著沒動手,就是在等著中國,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他沒動手,還有一個原因是政治上的。

很多人不希望現在動手,是因為怕又被中國撿了便宜去。

中國人做事兒,有時候讓人很難理解,他們本來有很好的條件跟美國爭奪東南亞的主導權,但是,中國對此似乎不怎麼上心,投入的資源不多。

這就導致了美國在東南亞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就是那個華人人口數量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南洋共和國,美國的影響力都比中國大,而且大的還不是一點半點。

不管為什麼,這就是結果,美國人最重視的就是結果。

現在,要是對東南亞動手,搶奪東南亞的財富容易,可後續的手段,比如世界銀行等機構的介入,他們沒有信心。

搶奪之後,要是世界銀行等機構順利介入,那即便東南亞國家再不滿,他們也沒轍,而且對東南亞國家的控製力會進一步得到強化。

但是,要是中國人插進來,那問題就大了,這極可能把在東南亞經營幾十年的優勢葬送。

正是這兩個原因,才使得索羅斯忍住了沒有最終發動,但該做的準備一直都在做,他從今年三月開始就一直在泰銖上麵搞風搞雨,不過一直沒有下最後的決心。

現在,有人動手了,那他們的反應隻有兩種,一種是參與進去一塊搶,一種就是阻止,幫助東南亞國家。

如果幫助東南亞國家,先不說能不能阻止得了,就算是成功了,那麼,東南亞國家就會檢討他們為什麼會被攻擊,漏洞在什麼地方。

一旦檢討完了,漏洞堵上了,那以後還怎麼搶?

不能搶,這對美國或許是好事兒,但對他們,那就是損失,而且是極其巨大的損失。

所以,索羅斯不用怎麼合計,就有了決斷。

――――

七月二曰,在外彙市場上,攻擊泰銖的規模驟然加大,交易量增加了十倍不止。

從今年三月開始,泰銖的彙率就一直波動,但好在局麵沒有失控的危險,但這次交易量驟然放大,立刻就草木皆兵了。

擠兌泰銖的狂潮暴起。

僅僅一天,泰國就頂不住了,宣布放棄固定彙率製,實行浮動彙率製。

這下,可了不得了。

當天,泰銖就貶值了百分之二十,數十家銀行倒閉,股市狂跌。

一時間,泰國愁雲慘霧,整個東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直如末曰來臨。

泰國一國出事兒,之所以會讓整個東亞草木皆兵,是因為泰國的大難,它們一樣跑不了,因為它們的問題和泰國一般無二。

發展好一點的東亞國家,除了北方中國,都有幾個完全相同的特點。

其一,它們都是外向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

其二,是外彙政策基本相同。

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麵保持固定彙率,一方麵又擴大金融自由化,而這就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比如泰國,在本國金融體係沒有理順之前,就於一九九二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製,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其三,為了維持固定彙率製,它們長期動用外彙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其四,外債結構不合理,中期、短期債務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彙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

其五,透支姓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

所謂透支姓經濟高增長,說白了,就是沒那麼大的肚子卻偏要多吃飯,所以不犯病才怪。

誰都想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條件不夠的時候,經濟增長該降就得降下來。

東亞國家不是,它們都走上了另外的一條路,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