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癟三0007逃命荒林人驚惴
縣衙的圍牆又高又厚,牆內古樹聳生,枝繁葉茂,枝葉之間是高聳的樓宇群。朱紅的屋簷,漆黑的瓦片,在樹木中間若隱若現,給老百姓感覺高高在上,威嚴而又神秘,可望而不可即。
縣衙後牆是陽穀城的龍王廟。龍王廟後院跟縣衙的後院連在一起,縣衙圍牆雖然很高,龍王廟內有些老樹卻比縣衙城牆還要高,身手敏捷的人完全可以爬進縣衙後院。
陽穀縣常年受到黃河水災。在陽穀曆史上,陽穀縣城幾經變遷,才置於現址。宋太祖開寶六年(97年)洪水淹沒陽穀縣城,太宗大平興國四年(979年),縣城南遷三裏上巡鎮,號新城,以黃河水經常淹沒的舊城稱為古城屯,以上巡鎮為新城屯。新城與古城之間距離很近,沒能從根本上避開水患。陽穀縣城由孟母廟南遷至上巡鎮後不久,便選擇地勢較高的孟店作為新的縣城所在地,就是現在的陽穀城。因常年受到水災困擾,陽穀城的龍王廟倍受重視,竟能建廟於城中,而且與縣衙比鄰,並請來德高望重的白眉大師侶做主持。由此可見,陽穀縣的民眾非常重視龍王廟。
雖然是中午,龍王廟依然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突然,龍王廟的側門竄出一個男孩,慌慌張張向城東跑。
這男孩大約十七歲,他身材高大,臉麵俊美,頭發卻蓬亂,衣衫襤褸,下頜有個淡淡的紅痣。
街道上人來人往,沒有人會無聊得去阻攔這個落魄少年。有很多人都認識少年,這少年雖然野蠻頑劣,卻是個可憐的孤兒,他經常偷吃龍王廟的神台下麵的祭品,經常被和尚用木棒打著趕著,他們見慣不怪。
這個少年就是郭慶。
郭慶是個混混,在陽穀城卻混得些名聲。
最近,陽穀城大幫會都頭痛,因為陽穀城突然冒出一群混混。這些混混比原來的地痞流氓還要混蛋,他們對所有勢力都敢明搶暗偷,無所顧忌;他們出手狠辣,卻不留痕跡,防不勝防;曾經有些大幫出其不意懲罰幾個流氓,這群混混暗地裏組織很多人,大部分是鄉下,還有鄰縣人,他們十倍百倍地打擊報複,直到這些大幫損失慘重。
這些混混自發組織幾個社團,鬧得陽穀城雞飛狗跳,連衙門捕快都頭痛——陽穀城驚險四伏呀!
在這種背景中,有個癟三卻膽敢聲明不加入任何集團,他卻能與所有集團來往如常,跟那些幫眾稱兄道弟。
這個癟三就是郭慶。
郭慶是家裏唯一的男孩,父母老來得子,老父老母把郭慶當作祖宗般供奉。郭慶從聰明伶俐,卻因父母嬌生慣養,積得一身潑皮無賴的惡習。
郭慶十二歲那年,兩位姐姐相繼難產而去世;十三歲時候,父親母親無緣無故在同一去世。家裏就剩下郭慶孤家寡人,自己吃了一碗飯,全家都得飽光光。郭慶曾經到堂叔堂伯家住過,曾經投奔大姐夫二姐夫。但是,別人家總不比自己家,街頭巷尾閑言閑語在所難免,自尊心極強的郭慶又搬回自家住。壞事做多了,郭慶總提心吊擔,半夜老是噩夢醒來。所以,郭慶幹脆死皮賴臉跟白眉和尚的徒弟一起住。
父母過世後,郭慶無人管頭,毫無顧忌地打架鬥毆,毫無顧忌地喝酒賭博,偷摸的事多不勝數,徹頭徹尾是一個地痞流氓。
一群混混一起在街上跑肯定有人奇怪;隻有一個混混在大街巷跑,那就沒有人奇怪,別人見慣不怪。
所以,郭慶安全地跑出東城門,順利地跑進郊外的荒山野林。
———————+——————
龍王廟側門有一家麵館,叫做“牛娃麵館”。“牛娃麵館”雖然,卻經濟實惠,牛肉麵便宜,鹵牛肉也便宜,淡酒更加便宜。
臨近窗口有四個大漢坐在一起吃麵。山東大漢確實龐然大物,四個人就占滿一張八仙桌。
四個大漢雖然大塊頭,卻都是年輕人,在陽穀城都混出點名稱。
最臨近窗口的藍衣人名叫郭雄,今年二十歲,外號“鐵拳”,是陽穀城新興起的“斧頭幫”二把手,打架鬥毆幾年,練就一身硬功夫。郭雄原來是陽穀郭家的長工,父親過世以後母親再嫁,郭雄負氣出走,他不願意在郭家做農活,於是組織幾個做長工朋友到外麵混,雖然沒撈到大筆金銀,卻比做長工好得多。
另外三個大漢也是郭家長工出身。郭雄左右邊分別是郭青和郭暴,郭青今年十八歲,是“神龍幫”的二當家,郭暴今年十八歲歲,是“飛鷹幫”三把手。郭雄對麵大漢名叫郭洪,郭洪今年十六歲,郭洪和“郭家爛仔”郭慶一樣,沒有加入任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