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是駕著毛驢車來的,兩大兩坐到了車中,李欣駕著車,晃晃悠悠地往家趕去。
揚兒和康不話,李欣和杏兒也不話,一路沉默地到了坡口,杏兒跟李欣招呼一聲,牽著康回她家去。李欣卸了車轅和輪子,趕著毛驢去了竹林那邊兒的馬廄,揚兒惴惴不安地跟在李欣身後,又想跟李欣話,又怕李欣不理他,一直糾結著。
老關頭笑眯眯地問揚兒:“揚兒,回來啦?”他還不知道揚兒和康闖了禍的事兒。
揚兒笑得比哭還難看,點點頭:“祖祖,我回來了。”
老關頭笑著點頭。
李欣拴好毛驢,安置了驢車,走過去對老關頭道:“爺爺,太陽要下山了,咱們進去。”
老關頭點點頭。站起來往堂屋去。李欣把他的搖搖椅給搬進他屋子裏去。
做好晚飯,家中的三人吃了,老關頭的老友叫上他出來嘮嗑,揚兒乖乖跟著李欣到灶間看她洗碗。
李欣還是什麼都沒。
要揚兒和康闖了什麼禍。其實是孩子們之間司空見慣的打架。再乖巧的孩子的時候怕是也經曆過這樣的過去。打人或者被打,或者見到過有人打架諸如此類的事情。
揚兒和康今日便是跟當時和他們跪在一起的另外兩個子打了一架。
當然,並沒有誰受傷,因為再剛剛開始打的時候就被人告到了傅先生麵前。
之所以闖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爭執被其他在學塾念書的孩子都聽到了,對方兩個孩子話很難聽,揚兒和康也不甘示弱,揚兒毀了其中一個孩子買的所謂的“徽州硯台”,據值將近一兩銀子;康也撕碎了另外一個孩子買的書。
這種行為。讓傅先生很是憤怒。
直到後來問明白了四人為什麼起衝突,傅先生才請了李欣和杏兒來,想要跟她們做一個先生與學子家長的交流。
想必等李欣和杏兒走了以後。那兩個孩子的父母也被請來了的。
李欣神思恍惚地洗完了碗,抬頭見揚兒眼巴巴地坐在灶孔麵前,抬著頭望著自己,腿並攏著,手也規規矩矩地放在膝蓋上,一副認錯的樣子,倒是讓李欣看著覺得有兩分好笑。
“這會兒知道擺低姿態了?你摔人家硯台的時候怎麼就那麼理直氣壯呢?”
李欣把碗擱到壁櫥裏,筷子插入筷籠,拿著抹布抹了一圈灶台,洗淨了手。一連串動作下來還是沒有聽到揚兒回答。
解了圍腰,李欣走到揚兒旁邊,:“你就打算坐那兒了?”
揚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磨磨蹭蹭地挨到李欣身邊,還是沒有開口話。
男孩子就是要強。
李欣心中歎了口氣。摟過揚兒:“娘又沒罵你打你。你不跟娘話,那娘也不理你了。”
揚兒抽嗒了下鼻子。方細聲:“娘從接我回來,就沒跟我話……”
“那你要娘跟你什麼?”李欣好笑道:“回來的路上你二嬸跟康弟弟也在,娘不好跟你話。等回來了,你祖祖又在,你知道你祖祖不能受刺激的,娘也不好什麼。這會兒娘跟你話了,你反倒是不情願跟娘答話了?”
“不是的……”
揚兒不好意思地抬手一把抹了臉,對李欣:“今的事不關我和康弟弟的事,是他們先娘跟二嬸的壞話的,我跟康弟弟氣不過,所以才摔他們的硯台撕了他們的書……其實很想打他們的……”
李欣笑了笑,伸手摸了摸揚兒的頭。
“揚兒已經六歲了,都知道替娘出頭了呢。”
李欣歎了一聲,揚兒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她。
李欣牽了他的手坐到了院子裏邊兒看星星。
“娘不覺得你為娘出頭是錯的,相反的,娘很欣慰揚兒懂得維護娘。”李欣輕聲:“你得對,是他們先娘跟二嬸的壞話,所以你和康才氣不過。沒有出手打人是你們會克製,但摔人家的硯台撕人家的書,這便還是你們不夠大。”
揚兒氣鼓鼓地道:“他們胡,為什麼我跟康弟弟還要大?”
“因為明明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你們不用,卻傻乎乎地跟他們對著幹,還連累娘跟二嬸要花錢賠償他們呀。”
揚兒的腦袋頓時耷拉下來,顯然也是意識到自己的這個錯誤。
李欣笑笑,摟著他:“以後遇到這樣的,不搭理便是。你不理他們,他們著也沒意思。男子漢,要大。但是要是真的惹到你身上,你也不要跟他們客氣呀,隻管去告訴先生,讓先生斥責他們。”
揚兒低聲:“大家都不向先生告狀的,背後人,不好……”
李欣頓時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