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書友500500500和衝風冒雪的打賞!感謝逝去-獨舞的評價票!求收藏推薦打賞!謝謝!
冀州鄴城,張郃在自家後院走來走去。今,他的好友高覽又來找他了,希望自己可以陪同他去廣宗參與平叛黃巾賊軍。
剛剛開始的張郃就沒有想過前往,就算接到董卓(成)對他的招賢令,也沒有動搖過。不是他不願前往,可是他現在應徵入伍,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他現在沒有理由私自前往投奔陌生的董卓。
雖然他不是什麼大智慧,大忠之人,但是卻也猜到董卓此舉的用意,他還是不願舍棄韓馥前往啊。
此時,高覽,與張郃並為韓馥的將領,二人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可卻不受韓馥的重用,現在二人都是一名官而已。
就是因為這樣,當高覽受到成的書信時便心動了。韓馥現在也是一名官,那能與三軍統帥的成相提並論。所以,他才想去廣宗看看情況。
高覽也沒有想過投效董卓,立即為成賣命,隻是想去那裏證明自己的能力,以此希望韓馥重視自己,故可以重用自己。當然更多的是希望朝廷重用自己,希望自己可以藉此飛黃騰達。
張郃參與鎮壓叛亂,現在也還是軍司馬,而不是什麼將軍,更加別提什麼軍權了,而這些韓馥是給不了他的。
張郃沒有遇到明主,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心中也是異常的鬱悶。
曆史上,張郃戎馬一生40餘載,被稱為曹魏五大良將之一。以用兵巧變著稱,又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這樣的人才,成理所當然不會棄而不顧的,就算張郃開始沒有接受自己的“好意”。
成還是繼續想各種辦法讓他來廣宗為自己效命,最後見對其效果甚微,就直接下令給韓馥,命令他讓張郃前往廣宗參與大會戰。
韓馥膽,害怕不聽話惹怒成來報複自己。便立即就將張郃“送出”了。好友高覽理所當然的陪同張郃前往洛陽廣宗了,至此,韓馥手下隻剩下另一個不受重用的鞠義了。
麴義是涼州西平人,少年時代就愛好弓馬騎shè,長大後受命統領家族宗兵長期與羌胡征戰,非常了解羌人戰法,他的部隊驍勇善戰。就是因為這個,他才了解公孫瓚“白馬義從”的特ìng,借此組建了下無雙之軍---先登死士。
著名的界橋之戰,麴義以八百刀斧手一千弩兵堅決抵禦了公孫瓚強悍的白馬義從輪番進攻,最後一個反衝鋒殺得公孫瓚數萬步騎兵丟盔卸甲,麴義乘勝追擊直殺到二十裏外公孫瓚中軍大營,砍了牙門大旗方才凱旋而歸,途中還驅散公孫瓚圍攻袁紹的另一支騎兵救了袁紹,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
界橋之戰雖然並未完全改變袁紹與公孫瓚的實力對比,但卻大長了袁紹及其追隨者的誌氣。界橋大戰以後,麴義受命多次與公孫瓚交鋒,均勝多敗少。史家評論麴義“是公孫瓚的克星”。一些三國愛好者評價麴義的武藝不亞於趙雲,應當在河北名將顏良、文醜以及張郃之上,是河北第一名將。
麴義為人剛烈、孤傲,不懂進退之節,不諳從政之道,更不會阿諛逢迎,這自然不對袁紹的胃口。袁紹此人外寬而內忌,雖然看上去一付禮賢下士的樣子,實則ìng情沉猜,果於殺戮,對麴義這樣功高蓋世、文武雙全而又不會附迎的下屬自然不會放心,因此找個借口將其殺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