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漸熱了,朝鮮戰爭已盡尾聲,在美國準備在和談協定上簽字的情況下,不願意就此結束戰爭的李承晚在一些美軍中級軍官幫忙協助下,和曆史上一樣派遣大批韓軍以‘就地釋放’為名衝入美軍看守的戰俘營,將7000餘名人民軍戰俘卷走,以圖破壞中美雙方停戰。然而有我事前提醒及誌願軍的針對ìng備戰,金城戰役以比曆史上更早更大且更準確發起戰鬥,誌願軍7個軍和人民軍個軍團猛攻位於戰線中東部的韓軍陣地,非但一線韓軍4個師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在美軍主力不作為、看白戲的情況下,甚至韓軍預備隊也被誌願軍準確的突擊打成破爛。由於規模遠超過曆史上那次臨時決定的金城戰役,美軍限於可用的美軍預備隊規模有限、反而不敢如曆史上那樣在韓軍吃虧求饒後投入反擊,而改為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從而使老金又額外獲得了幾百平方公裏土地,也使韓軍在最後一刻遭到8萬多人的損失。(原本曆史上是5萬多)
與此同時,借著新得到的浙東沿海島嶼駐軍名義,我渾水摸魚將登陸的第一梯隊部隊及裝備在浙東和粵東沿海展開。這其實是瞞不住還有不少間諜的台灣方麵的,不過隻駐陸軍且缺少重武器,更沒有海空力量伴隨南下,台灣方麵自不會相信是準備攻打台灣;反而是福建方麵的準備工作讓台軍以為大陸下一步極可能進攻金門。可惜**在台灣的間諜網已被破獲,數千地下黨和親共分子幾乎被一網打盡,剩下幾隻‘貓’和一些動搖分子實難當大任;我也隻能歎息地下黨的體製實在太落伍了,幾個高層出問題居然就這麼輕易全軍覆沒了。(指蔡孝乾、陳澤民、劉雲輝、謝裕發、謝其淡等台灣地下黨高層先後叛變,尤其是參加過長征、當過中華蘇維埃zhèng fǔ內部部長、八路軍總政治部敵工部長、台灣黨的負責人蔡孝乾/蔡乾叛變,給台灣黨的隊伍帶來滅頂之災;而且包括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在內主要內線也被捕獲。史實)
7月15rì傍晚,胡璉親率19軍45師主力及18師一部在海空支援下對福建最南端的東山島發起襲擊,拉開了台海決戰的序幕。(曆史是15rì夜出發,16rì淩晨登陸,但由於空軍提前進駐福建及戰事變化,台軍在海峽空域已提前處於下風,所以變成傍晚襲擊。)
我怎麼會忘記和朝鮮停戰同時發生的胡璉襲擊東山島激戰呢?
所以對台軍而言不幸的很,輕鬆登陸乃至傘兵空降之後就遭到鋪蓋地的火力襲擊,原本隻駐有一個公安團(相當於現在武jǐng)等100人守備的東山島守軍以1門多管火箭炮組成的強大火力橫掃灘頭,早有準備的公安80團第營在水兵連(原85師部隊)協助下在渡口將台軍第0大隊空投的傘兵支隊(營級)打的全軍覆沒,而後第91師主力在強大火力支援下殺向故意讓出來的、已經被火箭炮炸的七零八落的灘頭。
還在組織重武器登陸及部隊集結的台軍在毫無遮蔽的灘頭已經被火箭炮覆蓋打殘,45師兵員雖老(這個45師可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5軍45師,那個主力師早就覆沒在淮海戰役中,這個45師係從大陸撤退的空軍各機場jǐng衛分隊拚湊而成),但缺乏野戰技能和經驗,正正經經打仗也許能行,但這種襲擊者反被襲擊的突然遭遇戰不是這些毫無戰鬥經驗的‘老兵’玩的起的,連同協同出戰的18師5團(淮海戰役覆沒後重建的原18軍部隊)一起崩潰了;幸好海上還占優勢,以太倉號和太平號這兩艘護航驅逐艦為首的海軍艦隊貼近島岸以76主炮和40高shè炮密集shè擊、壓製突擊的91師,掩護陸軍撤回登陸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