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 / 2)

最早出發的漁船已在海上航行超過50公裏了,sè也逐漸暗淡下來,隊形更為散亂,不過這並沒有多大關係,因為一個戰鬥隊一條漁船的分配,我根本沒想用常規的建製登陸,能打的營、連幹部已經被我分配在各戰鬥隊當中擔任分隊指揮,而一起航渡的團部才是基層戰術指揮機構,分隊有步話機、團部有電台,登陸後讓他們zì yóu發揮即可,有能力的自可以多指揮幾個分隊,能力差的就自求多福了,可謂相得益彰;高級司令部暫時可以隔海指揮,根本沒必要去湊第一梯隊的熱鬧。

從浙江和廣東後方出發的多是較大型艦船,運載的主要是重武器和彈藥等補給品;海軍的大艦(其實也不過是1000多噸甚至不到1000噸的老式軍艦甚至商船改裝,不過都裝備了蘇製大炮,50年代初期海軍的史實)也以緩慢的速度橫渡海峽,不過目的是台灣北部和南部;在大艦和運輸船掩護下、靠大船動力橫渡海峽的是海軍的主要戰力個魚雷艇大隊。不要美軍必然的幹預,就是國民黨海軍和空軍,我也肯定他們沒有全部完蛋,豈能不作點準備?

就在台灣海空軍乃至陸軍工兵急急忙忙搶修和挽救白被反複轟炸掃shè摧毀的飛機艦船車輛乃至交通設施時,台軍的雷達屏幕上再次閃現多批飛機來襲,在照明彈照耀下、不斷零零星星的投下型炸彈襲擾台軍、拖延台軍的搶修恢複;可惜我可沒有戰略空軍,更沒有夜間jīng確轟炸哪怕是固定目標的能力,隻是襲擾而已。

與此同時,駐澎湖的台海軍巡邏艇隊幸免的10餘條炮艇、巡邏艇、掃雷艇也勇敢的出海了,目標是已在雷達屏幕上現象的由粵東出發的大批漁船,不過他們顯然不知道中南軍區海軍(南海艦隊的前身)的40多條大艦艇也在其中;更不知道我早料到台海軍的型艇會有很多躲過白的轟炸、而在南路航渡大軍的北側部署了不少空船;於是這些勇敢的艇以可憐的40乃至0高shè炮的艇借著月光在黑暗中向空漁船開火的時候,zhōng nán hǎi軍的炮艦在不遠處以76大炮甚至100大炮還擊,很快就打散了台海軍在海峽中遊最後的抵抗。而從浙東和閩北出發的主力船隊正毫無遮擋著駛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