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戰爭!(1 / 3)

眾人一路急行,避開大樹,避開高山,避開所有可以引雷的可能,雖然不能飛,但是隻靠雙腿也慢不了多少,不出兩個時辰便奔出了上百裏。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到了這裏,大雨反倒漸漸變了。

其實,雨是沒的,隻是那塊烏雲,已經被他們甩到身後去了。

“全體聽令!出劍,保持低空飛行,目的地平壤,出發!”

沒有了雷霆的威脅,當然不會再勞煩雙腿這麼辛苦了,要不然,等走到低頭,隻怕黃花菜真的亮啦!

於是白河一聲令下,便當先飛了出去。

“頭兒,你好像走錯了,那邊是遼北!”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

白河繞了一圈,這才飛了回來,然後拍著那人的肩膀,麵不改色道:“我知道那邊是遼北,我隻是想考考你們的方向感而已。如今看來,還算不錯!那麼……出發吧!”

“哇……”

眾人紛紛側目,能把路癡得這麼理直氣壯的,頭兒這臉皮也是沒誰了。

當下再無多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飛劍上青。

另一邊,平壤城。

“紫陌春風細雨過,輕塵不動柳絲斜。

綠窗朱戶笙歌咽,盡是梨園弟子家。”

這是高麗著名詩人鄭知常送給平壤的詩。當然了,這貨是高麗時代的人,這時候還沒出生呢。不過饒是如此,也可以側麵看出這座古城的魅力。

當年隋煬帝派水兵攻打平壤,但被擊退,後來前朝太宗皇帝三征高(句)麗,將其打得元氣大傷,並於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至此,平壤便成了華夏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一部分。

平壤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橫跨其中,因其平坦地勢而得名。

它北鎮高句麗,南定新羅百濟,牢牢扼住朝鮮半島的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它再一次成為大周人的視線焦點。

一次突如其來的突襲,一個意料之外的島國高手,讓“平壤”這兩個字成為了大周人的恥辱。

恥辱,唯血可洗。

白河雖然在遼東城混了這些日子,但是有很多事情,他卻被蒙在鼓中——主要是因為他自己不去過問。

為了收複平壤,除了遼東郡整兵三萬自平壤西北進發之外,大周水師早已發兵兩萬,從文登、蓬萊、煙台等地出發,橫跨海域,到長口登陸,隨後溯遊而上,堵住平壤西南。

新羅、百濟兩國奉“朝上帝”則聖後之命,同時發兵兩萬,自東南發起包圍。

如今的平壤,一言概之曰: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當然了,十萬隻是個概數。

就好比當年曹操揮兵南下,號稱百萬大軍,但實際上……

嗬嗬。

講道理,宮本武藏率兵占領了平壤之後,就算高麗已經緊急派出五萬大軍駐守平壤,可是如今大周出動這樣的陣容,也實在是太誇張了點。

此時,隻見戰場上,烽煙雷動,旌旗鼓舞,十萬大軍東一塊、西一塊的,放眼望去,盡是密密麻麻的人頭,將平壤城包了個餃子,隻留下東北一角。

兵法有雲,圍三缺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敵人的意誌,以免狗急跳牆。

此時此刻,兩方正在對壘著。

裏麵的人固然是想殺出來,可是不敢。而外麵的大周軍隊固然是想衝殺進去,可是又投鼠忌器。

因為平壤城裏,並不是隻有五萬高麗軍而已,還有很多俘虜。

那都是安東都護府淪陷當日被高麗軍俘虜的士兵。

大周人的刀子,可以砍盡下人,卻唯獨不砍自己人,當然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人被人砍死。

正因如此,平壤城中俘虜就被高麗當成了籌碼,要求大周退兵。

大周當然不退。

要退的話,一開始就不會出動那麼多兵馬了,所以他們隻是圍著,對峙著,談判著,並開出豐厚條件,承諾隻要高麗軍隊立馬退出平壤,不傷城內百姓一分一毫,就可以留他們一條生路雲雲。

然而誰都知道這是鬼話。

一來,高麗若是要退,隻能往東北方想退,退回他們的老巢去。而重新占領了平壤的遼東軍則可以倚仗地利之便,進可攻退可守,待到重整旗鼓再卷土重來,,最後不還是要殺到高麗去?到那時,陣容隻會更加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