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望著先皇逝去,心中一陣莫名的痛楚。先皇駕崩,諸藩王正要行動,豈料先皇留下遺詔,以政治手段暫時穩住了諸王。
大家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太子即位,其實先皇命不懂為太傅是有他的打算的。
他希望不懂能像在書院中般春風化雨,感化朝中黨派分明的大臣,同時擾亂藩王們的部署,給皇上多一點時間來穩固政局。
不懂他以太傅的身份,用稀奇古怪的方法,把六部尚書弄的哭笑不得。就在此時,鄭王聯合其他三位藩王,準備合謀起兵,要置皇上於死地。
鄭王為首的四王表麵上向皇上請求撤兵回藩,另一方麵,卻逼洛亦合作,在天亮時打開城門,以便在皇上毫無準備之下殺他個措手不及。
洛亦迫於形勢,隻得答應。他隻希望在鄭王奪權之後,自己能給不懂點顏色。
當洛亦到縣衙上任時,他驚呆了,原來不懂安排他回到自己高中後第一次任職的地方。
看著百姓所送的“為民請命”的匾額,往事在洛亦心頭湧起。就在四王準備入京之時,洛亦終於覺醒,連夜同大勇共同麵聖,揭露鄭王等人的陰謀,共謀對付四王之策。
就在鄭王準備起兵入京之時,遇到寧王的埋伏,鄭王成了寧王刀下之鬼。
寧王計劃借其他三王的勢力除掉皇上,然後他再提著鄭王的人頭進京,等三王軍心混亂之際,殺他個片甲不留,然後自己再名正言順地登基為皇帝。
不懂麵對三王的人馬座懷不亂,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再次化解了危機。從此,朝中百官都積極與不懂合作,不懂在民間的聲望也日趨高漲。
正在此時,瓦剌在邊境發生衝突,瓦剌大軍在半個月內連陷多城,皇上隻好與瓦剌言和。瓦剌派出太子和六王子作為和使來談判。
瓦剌太子深懂漢學又很聰敏,出了多道難題刁難皇上,幸而都被不懂化解。
瓦剌太子見到朝中有像不懂一樣的聰敏之士,實在不易對付,決定誠心與大明言和。
但就在皇上招待和使的國宴上,瓦剌太子竟神秘遇刺身亡。瓦剌大漢惱羞成怒,調集全國軍民,決一死戰。
其實這也是寧王布下的陰謀,瓦拉大軍之所以能勢如破竹,全是寧王通風報信。他計劃不費吹灰之力奪取皇位。
瓦剌大軍壓境,京城告急。危急時刻,寧王闖入瓦剌軍中,提出議和,在六王子的推波助瀾下,瓦剌大漢終於應允。
寧王領著六王子回到京城,百姓夾道歡迎,大家認為是他帶來了和平,寧王的聲望如日中天。
六王子入宮見皇上,提出的條件一是找到殺害太子的凶手,另一條則是要皇上退位,讓寧王登基為皇帝。
聽到瓦剌六王子的議和條件後,文武百官一片嘩然,皇上也苦於沒有對策。寧王單獨麵見皇上,他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他逼迫皇上退位,揚言皇上不答應就血洗京城。正在不懂和皇上冥思苦想之時,一件驚天動地的秘密被揭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