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當空,積雪消融,陽光下絲絲暖意令人變得慵懶。
給祁廣義說了煉鋼的事後他不由伸了伸懶腰。
自從來到這個時空,他還沒有認真巡視過自己的封地,趁著今天天氣不錯,正可以到處走走。
又交代了幾句,他出了軍器局,沿著坊間的街道向城中心而去。
和當代封建王朝的城市布局一樣,永平城同樣是個被城牆圍起來的四四方方的聚居區。
如果說永平城是個大大的“口”字,那麼在這口子裏麵還有很多小“口”字,這個口子便是民坊,無論是工匠,商人,還是讀書人都聚居在不同的民坊中。
永平城的軍器局便是在城南一個民坊中,不過因為軍器局的特殊性,軍器局獨占了一個民坊,內部空間很大,所以他才能將工匠全部遷徙過來。
一路北走,穿過一個個由泥土坊牆圍起來的民坊,秦岩不多時便到了城中的市井之地,也就當代的商業街。
每日清晨,鍾鳴三聲,城外的百姓便可以入城在這裏互貿。
在市井轉悠了一會兒,秦岩發現這裏買賣的貨物多是一些五穀雜糧,倒是沿街的店鋪裏東西豐富一些,布匹,香料,中藥材,金銀首飾,筆墨紙硯等等琳琅滿目。
默默記住這些店鋪中的貨物,秦岩繼續向北而去。
這次巡視對他而言不僅是轉轉,同時他也是為了考察永平城的商業情況。
和他記憶中的差不多,永平城的大小店鋪基本上被當地的豪族控製,這當街的店鋪大多貼著趙,宋,馬三個字,這也是永平城最大的三個本地豪族。
又走了三裏地,秦岩到了北城門,從南到北他一共走了六裏路,這也是永平城內城的長度。
“指揮使薛山見過侯爺。”
見到秦岩,城門守將立刻走了過來行禮。
“免禮。”
秦岩上下打量著薛山,在大華國,參將領兵五千,其麾下設五個指揮使,每個指揮使領兵一千,指揮使下設十個百戶,百戶下設總旗,每個總旗管轄五十人,總旗下還有小旗,小旗管轄十人。
所以實際上永平城的兵員是沒有滿編的,至今永平城軍營沒有超過三千名士兵,也隻有三個指揮使。
“侯爺這是要出城嗎?如今外麵盜賊出沒頻繁,需帶些人馬才行。”薛山出言提醒。
秦岩自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朝廷尚且亂成一鍋粥就不要指望民間是太平盛世了。
他掃了眼外麵風光秀麗的城郭,心癢難耐,說道:“既然如此,你領上些許兵馬隨本侯出城。”
俞大亮曾經跟他提過這個薛山,他是這三個指揮室中唯一一個值得拉攏的人,其他兩個指揮使,一個叫潘虎,一個叫範洪安,二人一直和永平城豪族眉來眼去,不幹不淨。
在他沒有來封地之前,二人甚至和豪族相互勾結,私吞軍田,導致永平軍一半的軍田被侵占。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永平軍常備加軍屯的士兵隻剩下三千人,剩下的兩千人都因為無田可耕,受凍挨餓而逃走。
“遵命,侯爺。”薛山躬身領命,迅速點了二十個騎兵,八十個火槍兵。
士兵集合完畢,秦岩倒是沒有急著出城,他走到一個火槍兵麵前拿起他的火繩槍端詳起來。
和當代火繩槍的構造一樣,大華國的火繩槍總體上也就是一根槍管加上一根火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