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與錄事看到周暉娘為了兒子,向神靈求情的感動場麵,不禁要給下麵世界的人講一些肺腑之言。錄事:“我本不想了,在中國古代曆史誌書上,在民間故事裏,都有大量地記載慈母的品行,留有美好的形象。如孟母三遷、三娘教子、這些母親是從培養了下一輩的學業和誌向;嶽母剌字,為的是要使兒子精忠報國;佘太君是巾幗英雄,她演繹了楊家將效忠朝廷的故事,成為曆代忠義的象征;三國謀士徐庶的母親,身臨險地,但不怕威逼誘惑,深明大義,是個明是非,辯忠奸的不屈母親;孝莊皇後為培育孫子殫心竭慮,機謀善斷
培育出千古一帝康熙,塑造了一代女政治家的形象。海青海瑞的母親,嚴謹教子,培育了一個敢於篾視權貴,舍生忘死,捍衛正義的兒子,也是下母親的榜樣。周暉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婦,她沒有上述母親的地位和才能,就是一個有著古代慈母情結的人的,她繼承了中國式婦女的善良,勤勞儉樸的美德。這種美德是從三從四德的教義中分化出來,與最原始、最純潔的母愛相揉合,不受任何社會勢力,法律條文所約束,在民間的底層中傳播深遠。有句話叫做“娘想兒路一樣長”,中國人對子女的嗬護之情是最真情,最永恒的。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三春是指三月,它的陽光是最明媚,最溫柔的,是撫育萬物生長的酥手,是慈愛的呼喚。寸草則是剛剛露出土中的嫩芽,她收授了溫柔的陽光,在不斷成長,她得到的陽光的恩惠,是一生都報答不盡的。偉大的母愛,是經緯地的,是永貫日月的。
神龜聽到這裏,也想幾句,他的話題是兒子怎樣對待母親的問題。關於古代的孝道,有句話叫做:百事孝為先。中國的二十四孝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其中社會上流傳較廣的有“孟宗哭竹生筍”、“吳猛恣蚊飽血”、“王祥臥冰求鯉”、“黃香扇枕溫衾”、“董永賣身葬父”、“老萊戲彩娛親”、“舜帝孝感動”、“劉恒親嚐湯藥”等。這二十四孝,曾為鞏固古代的傳統道德起過很大作用。這些孝子大多是讀書人,但卻影響了一個武孝子,這就是“水滸傳”中的李逵。他冒著官府的緝拿風險,回家接母上梁山,卻不料老娘被老虎掉。他悲憤至極,奮力殺死四虎,為母報仇。這種孝道在中國的武夫裏可算第一個,從書裏再編成戲曲,廣為流傳。中國的曆史就是以慈母與孝道二個為綱,維係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錄事也問:“古代的孝道不勝枚舉,但如今下這孝事又是怎麼樣呢?”神龜感歎一聲:“唉,世風日下,不孝子卻隨處可見,真是寒心,真叫做兒子襯娘隻有筷子一樣長。”錄事:“世道竟然變成如此,這倒要記錄下來,以儆效尤。你有實例嗎,馬上給我聽。”神龜翻開采訪日記,了起來。
例一:有一家父母,生了五個兒子。老伴早死,做娘的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們大了,都娶了老婆,造了房子,而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卻無人照管,被踢皮球,住在破舊的茅草屋裏,最後凍餓而死。例二:有一戶人家很窮,父母是靠拾垃圾的錢供兒子上大學。兒子大學畢業後,安排在大城市工作。父親沒享兒子的一福,卻死了。照理兒子應該把母親接去,享幾年清福。兒子討了老婆後,竟然不來看母親了。他娘每日還是去揀垃圾。有人問:“你兒子也賺大錢了,你還揀垃圾呀?”老人:“我怕兒子不夠用,我要寄錢給他。”例三:有個兒子做了某地方的主要領導,老娘卻流落街頭。一日餓昏倒。手下人勸他相認,他不答應,還吩咐手下:“把這外地老太婆送到孤老院去。”錄事不無擔憂的:“烏鴉反哺,知恩圖報,但人卻不如動物,我真寒心哪!道照樣運行,我倒擔心這些人的報應。芸芸眾生,如螻如蟻,從俯視,善惡分明。”他們著,見周暉的娘已經走在戲台邊。戲台用九脊,山麵上各堆塑一朵寶相山花,用勾頭滴水。正脊兩頭是是吻獸,這個吻獸看似龍頭,其實叫鴟尾,傳是海中的大魚。它能吸海中的海水,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中,吻獸應屬水獸,立在屋簷頂,是為了避免火災。正脊之下正中立著一個瓦頂狀元,垂脊上塑的是提刀騎馬的瓦上將軍,左右各一,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戧脊上立有仙人、龍、鳳、馬、海馬、麒麟、押魚、狻猊、行什等。兩廂樓上樓下都空蕩蕩地,不時有幾隻蝙蝠蝠從耳邊飛過,覺得陰森。前沿攔著欄板,簷廊上有卷棚,月梁上雕刻著幾朵牡丹花,這裏的兩廂房主要功用是作為看戲時的看樓,西廂後是城隍廟的菜園地,有三間園屋,現用作廚房。靠牆壁根還有一口挖於民國八年的水井,西首與泛軒並排的還有三間平房財庫,供奉著趙公元帥。城隍廟在黃昏的餘暉中,顯得分外冷清,一隻老貓在瓦頂上邁著方步,不時回過頭來瞧瞧。她遲疑了一陣,決定進去。為了兒子能早日脫離苦海,母子能早日團聚,不能打退堂鼓,最害怕也得走進大殿。他透過沒設門窗的泛軒殿,隻覺得裏麵陰風陣陣,仿佛聽到鬼魂們“嘿嘿嘿”地笑聲,一時覺得汗毛根根豎起,頭皮陣陣發麻。忽然,她的眼睛一亮,見泛軒額枋上掛著一塊金字大匾,《照膽台》三個金字在雪後的殘照中熠熠發光,她聽過這三個字是一個拾狗屎的落拓文人寫的。清代某年,廟祝擺好桌子,攤好宣紙,研好墨汁,迎來了一幫地方上的紳士和文人墨客,他們要為城隍廟“補壁”,即在泛軒額枋上增加一塊“照膽台”的金字大匾,,這在地方上來講,是一件流芳千古的美事。這時,大家都礙於禮節和麵子,互相謙讓。正當李先生推給王先生,王先生推給董先生的當兒,圍觀的人群中有人叫了一聲:“你們不寫,我來寫!”大家抬頭一看,喊話的人衣衫爛縷,蓬頭散發,胡子拉茬,左肩上背一個狗屎簍,右手握一支狗屎耙,原來是個捉狗屎的。紳士文人們不屑地:“你有本事,你來寫!”“寫就寫,怕什麼!”那人應一聲,甩掉狗屎簍,拋掉狗屎耙,“咚咚咚”地走到長桌邊,脫下破草鞋,醮飽墨汁,一揮而就。隻見“照膽台”三字遒勁有力,力透紙背。如鳳之初降,龍之升騰,風之飆揚,雨之驟瀉,不覺瓦罩金光,廟堂生輝,好一手王羲之體的好字!紳士文人們看得目瞪口呆,個個自愧不如。正當要問他藉貫姓名時,拾狗屎者已飄然離去,無影無蹤。從此後,銀安縣內再也沒見到過此人,有人他是微服私訪的乾隆皇,有人是仙人路過,眾紛紜,莫衷一是。但這塊金字匾就永遠掛在這裏了。周暉娘看過金字匾,似乎膽子大了些,她邁步走進空蕩蕩的泛軒,昏暗中飛動著蝙蝠,這個鬼精靈常與恐懼相伴,又有些害怕了。她看了一遍“修葺碑記”,從石碑中得知,曆代上任的縣官,下車伊始就要率領縣衙全體公人前來拜瞻城隍爺,還要在這裏住上一夜,以示對當地陰官的尊重。大殿正中,正中擺放著虎頭龍爪的翹頭供桌,寬大而厚重,雕刻著許多的逸者高士的人物故事。供桌後是一個神台,坐著木雕城隍行宮老爺。這尊老爺是專門出外辦事坐轎用的,用樟木製成,手腳都可活動。周暉娘環顧了四周,又見老爺身邊立著文判、武判、牛頭馬麵,兩班皂隸手執雷公竹大板環立著,由扁狀尖頭欄柵攔著。牛頭馬麵手上的刀還是真鋼做的,刀片上的銅環還在啷啷發響。周暉娘點燃了香燭,在爐中燒了經,跪在蒲團上,用最虔誠的聲音求著:“城隍爺,我兒子是個好人,他沒有罪,求你救救他,我一定會來謝你!”“咳!”背後一個咳嗽嗽聲,周暉娘嚇了一跳。扭頭一看,原來是廟祝了了,他長得幹瘦,常穿一件黑長衫,戴一頂黑高帽,形象就怕人。據他白是人,夜裏是鬼,有時,夜飯吃到半頓,忽然放下飯碗,一個嗬欠,去某人家去捉人,然後閉目睡去。事後人們一打聽,某家果然死了人,為此,人稱他為“活無常”。冬至前夜,城隍廟裏到處都鋪滿草席,男女老少睡的滿地都是,這叫作“乞夢”。據,這一夜的夢最準,城隍爺會在夢中暗示你下一年的吉凶禍福。第二醒來,有的夢見了火,有的夢見了水,有的夢見了死去的親人,有的夢見了棺材……這些夢,了了都會把你“圓”出來。而且圓得與你下一年的發生的事非常相近。周暉娘見到了了,非但不怕,還覺得有點親,她把所求之事向他傾訴。活無常:“你求城隍爺,他肯定會幫忙。老爺的心腸太好了,保你沒事,你兒子很快會出來的。”經他一,周暉娘的心有點放下來,就感激地塞給了了一點香火錢,又拜了拜老爺,這才回家去。且,黃福泰氣衝衝地與大家:“我家底薄,怎麼會墊得起這許多錢。憑我這身老骨頭,就可架大屋啦?各位應該明白,這案子是朱醒獅案,如不保出來,就有殺頭的危險。我問你們,你們是要保命呢還是保財?如要保命,就各自回去挖挖箱底,也可請牙人估估家產,用不著的妹兒娃兒也可換幾個錢。”人群中一個眼尖的早看見了胡元慶的白馬,大叫一聲:“啊,二哥來啦,財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