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5):散仙道教名詞道教名詞。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神仙傳》:劉安得道升後,“為散仙人,不得處職,但得不死而已”。《雲笈七簽》記載;“建齋請諸道士,燒香誦經,三日謝過。此人即得飛行升入雲中,於景霄之上,受書為散仙人。”唐代文學家韓昌黎作文道:“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成都話中,“散”就是行為有點放達,言語有點幽默,自由自在,安閑舒適。但凡是這類人,我們都:那娃有點“散”,散中之仙,就是這類人中的極品。正神在道家神仙譜中,是有官有職的,要麼端起要麼坤起,散仙則不然,不求位列仙班忍受約束,但求逍遙自在混跡民間。[1]東北人,咱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成都人,我們成都人都是活散仙。春賞花連菜子花都要看;夏納涼盡往山溝溝頭拱;秋冬季節,太陽是成都人的最好的補藥仙丹,臉一露,成都會傾巢出動。郊外的農家樂,公園的草地上,到處都是“采補”的人。一到周末,成都人都跟打慌了的兔一樣往郊外趕,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休閑到了骨髓裏頭的成都人,深得道家文化的滋養,他們重生活質量輕形式主義,重精神自在輕循規蹈矩。如果你動不動就坤起慪起板起,送你一個字——假,送你三個字——裝正神。所以,成都人無論大生意生意,都喜歡放在茶樓裏、會所裏,一邊賞花品茗,一邊敲定生意。有道是“山東出好漢,四川出神仙”。“好漢”一,大概因為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而“神仙”則與修道成仙的道教有關係。成都是道教的發源地,從鶴鳴山、青城山,再到遠點的瓦屋山;從八百歲的彭祖、到東漢張道陵,莫不與道教的起源有關係。真人一詞最早出於《黃帝內經·素問·上古真論第一篇》:‘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是形容修道養生的人。1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淮南子·本經訓》:“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漢王逸《九思·守誌》:“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舊唐書·玄宗紀下》:“寳元年……莊子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衝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宋蘇軾《甲子日雨》詩:“賴有真人不饑渴,閉門卻埽但焚香。”《剪燈新話·牡丹燈記》:“鄰翁曰:‘玄妙觀魏法師,故開府王真人弟子,符籙為當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請。”佛教稱證真理的人,即阿羅漢。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八:“真人,是阿羅漢也。或言阿羅訶。經中或言應真,或作應儀,亦雲無著果,皆是一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後因指統一下的所謂真命子。漢張衡《南都賦》:“方今地之雎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書·韋叡傳》:“下真人,殆興於吾州矣。”《秦並六國平話》卷上:“未有真人來統一,奈何七國又爭雄。”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錄之以見真人埽除之難,元勳櫛沐之苦。”4指品行端正的人。《漢書·楊惲傳》:“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謂‘鼠不容穴,銜窶數’者也。”顏師古注引李奇曰:“真人,正人也。”南朝宋劉義慶《世新語·德行》:“太史奏真人東行。”劉孝標注引檀道鸞《續晉陽秋》:“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荀淑)父子,於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裏賢人聚。”清周亮工《與王先生書》:“孝廉於仆稱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肅然敬之者亦二十年。”5指真誠可靠或知情的人。參見“真人麵前不假話”。6人類學中指從猿進化而來,真正脫離動物界的人。吳汝康《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類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則包括一切能製造工具的人,有較發達的腦子,形成了社會……真正脫離動物界而轉變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7指廣泛知曉理和真理的人。即,大學者。人們通常對學識淵博的人:“您可是真人,請發表見解。”編輯本段道教相關典故:《莊子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晉葛洪《上元夫人步玄之曲》:“忽過紫微垣,真人列如麻。”唐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答鸞鳳終日相追陪。”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靈濟宮》:“永樂十五年,文皇帝有疾,夢二真人授藥,病頓瘳。乃敕建宮祀,封玉闕真人、金闕真人,封其配曰仙妃。”《明書職官誌》:“先是,洪武初,張道陵四十二代孫正常,以正一主教師來朝上曰:‘妄甚!豈有師乎?’改號真人。”【至人】古時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超脫世俗,順應自然而長壽的人。也歸於真人一類。人們都知道孔子被尊稱為“聖人”,其實老子也有尊稱,即為“至人”。《素問·上古真論》:“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莊子》第一章逍遙遊中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