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華夏文明魔門的傳承之人,魔帥的心目之中的抱負,當然絕不僅僅隻是為了給突厥人當帶路黨所帶來的那一蠅頭利,那麼一的世俗利益,又怎麼可能會被深謀遠慮,誌向高遠的魔帥看在眼裏,魔帥所要想要的,是要讓魔門的學隨著突厥帝國的擴張,進而成為這一整個世界的正統學啊!
所以為此,魔帥首先才要不惜一切代價的發展壯大信奉自家學的突厥帝國的勢力,首先是漠北、整個草原,其次,是西域、中土華夏,然後,是遙遠的極西諸國之地,南方交趾以南的更為遙遠的蠻荒之地……直到世界的盡頭!!!
原本,在魔帥的計劃之中,草原上的東突厥帝國即便想要統一漠北,並吞西域突厥帝國,也至少需要至少兩代人的努力,而且由於中原隋朝的強大,進軍中原計劃的實施時間其實遙遙無期,然而,隨後因為隋煬帝楊廣的作死行為,給了魔帥以及東突厥帝國以極佳的時機,趁著華夏大亂的時機,魔帥就勢發動計劃,想要趁此良機,在魔門學的引導下,將草原與中土在突厥帝國的統治之下,合為一體。
應該,以魔帥為首的魔相宗的準備的確極為充分,原本一分為二,並且矛盾重重的東突厥帝國各部已經在魔帥的調節下漸漸的消弭了矛盾,從而統合了實力,而在中土魔門方麵,在魔帥以突厥國師這一跳出中原與下正道爭鬥的超然身份許下極大的利益之後,在魔門之中,除了那些對邪王與陰後死心塌地的狂熱分子之外,不少分支都紛紛的為之心動,就隻等魔帥能夠展示足以媲美他的承諾的強大實力,那麼這些分散的魔門分支就會紛紛的倒向魔帥,向他獻上足夠的忠誠。
早在下尚未完全打亂之前,大明尊教便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自己的勢力觸角悄悄的滲入了華夏大地,而當華夏大亂完全爆發之後,由於受到戰火的波及,華夏的民眾們的生活往往極為困苦不堪,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身為摩尼教東傳的一支,大明尊教所宣揚的摩尼教的教義與理念,才能夠異常的受到民眾的歡迎。所以在這一時期,大明尊教實際是創造了一個勢力飛速擴張的奇跡!!
就更不用,事實上,由於中原的內亂對邊疆的波及,在北方綿長的邊境線上,很多原本與突厥帝國接壤的軍事重鎮都因為補給。後援的匱乏等一些列問題而出現了變亂,要麼被野心家所利用而成為了一個個實際上處於獨立地位的軍閥,而要麼,就是被向來虎視眈眈的突厥帝國趁此良機一舉攻滅,而那些幸存下來的被野心家所接管的軍事重鎮們,也不得不迫於突厥強大的實力而先後臣服,在自願與被迫之間成為了突厥帝國所控製的勢力範圍。昔日原本為了保護中土華夏文明不被草原民族所危害的軍事重鎮,如今,卻已經成為了草原上的民族入侵華夏大地的橋頭堡……
要知道。但凡是華夏大一統的帝國,其軍隊主力所在之地,必然大半分布於北方的邊疆,用以預防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而即便是前隋朝,在經曆過遠征高麗而失敗的那一場慘敗之後,其駐紮在北方駐守邊疆的邊軍,其數量卻依然保持在全國剩餘軍隊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由於北方寒冷的環境,以及長年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因素在內。北地的邊軍之精銳,絕非其他地區駐軍所能夠相比。
所以在幾乎將觸角伸入整個原前朝防線的突厥帝國,實際上是竊取了昔日前隋帝國近似於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雖然這力量由於內亂的緣故而有所損耗,並且由於實際上的各個重鎮的軍閥割據割據而實力被大大的分散,然而即便如此。如這樣的一股強大實力的全麵倒向突厥,必然會因此,而對身處於華夏腹地的民眾產生巨大的恐慌……
強大的武力震懾,精明的內奸引路,以及數量龐大。戰力可觀的偽軍,加之還有那自西域而來,神秘而奇特宗教足以快速消弭社會變革而帶來的巨大創傷的洗腦能力。使得魔帥以及他麾下的魔相宗門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一次的計劃,他們的優勢很大……
然而,事實會果真如此麼?答案是:n!
畢竟在涉及到關乎於自身的巨大利益之時,即便是有名的智者也不免為此而深陷其中患得患失,由此而失了分寸,所謂利令智昏便是如此,也因此這一次,即便是向來精明過人的魔帥也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視線之中的盲——隻看到了己方的巨大優勢,而沒有發現那正與己方的巨大優勢相伴共生的,同樣巨大而致命的缺陷!
草原上的部族向來一盤散沙,因此雖突厥帝國也如曾經草原上的霸主犬戎、鬼方、匈奴、鮮卑、柔然一樣,完成了對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的統一,然而這種統一的規模與高度,卻是遠無法與近在咫尺的華夏文明的那種高度統一相媲美,也因此,突厥帝國其內的絕大部分力量,其實都必然會被牽製在帝國內部的各個部落勢力的鬥爭之中,而無法騰出手來,也因此,突厥人實際上能夠動員全力南下進攻中原腹地的力量,其實實在有限的很,而以這樣單薄的力量進入中原,那絕對無法對擁有著眾多的人口以及遼闊的領土的華夏文明造成什麼巨大的影響,而恰恰相反,這一股微的力量會猶如一滴水進入大海一樣,被華夏大地輕易的吸收,融化。
——這一問題,其實魔帥早在計劃製定之前便已經有所了解,也因此,他才會遲遲按兵不動,而僅僅隻是以威勢恐嚇華夏王朝的北方邊境重鎮,迫使其中一些並不堅定的官兵倒戈投降,進而成為突厥人進攻華夏的開路先鋒……而這樣做的好處明顯顯而易見:若偽軍能夠長勝不敗,那當然能夠盡可能的激發草原上各部落對於南下搶掠的**,從而減魔帥的計劃來自於各方麵的阻力,並使得魔帥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更上一個台階。
而就算偽軍敗了,其實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畢竟雖然是來自於北地邊境的精兵強將,然而卻終究不是草原上的部落出身,就算在征戰中全軍覆沒也不會對魔帥與魔相宗在草原上的地位與勢力產生什麼威脅,加之能夠投降突厥,本身不過就是一群意誌不堅定的投機分子,魔帥絕對不會相信他們。也因此,才會用這些投降的北地邊軍作為南下中原的開路炮灰,若是這些軍隊能夠節節取勝固然可惜,然而若是兵敗、損兵折將乃至全軍覆沒,魔帥固然會有所惋惜,然而。可卻也絕對不會因此而緊皺眉頭的!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個問題的應對方法,其實盡在魔帥掌握之中!——然而,對其餘兩個致命的缺陷的認識不足以至於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這就是魔帥對自己以及宗門魔相宗不可饒恕的錯誤了。
魔門的勢力,向來龐大而繁雜,因此不要將其完全統合成為一體,就是能夠聚攏三分之一為自己一方所用,那人則必然為魔門千百年來不世出的才之人。然而在魔帥這一代,縱觀魔門,卻是一下子出現了邪王、陰後與魔帥三位驚才絕豔之輩,也因此,激烈的內鬥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