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逆刃刀(2 / 3)

石虎死後。一介武夫冉閔在當時傑出的縱橫家傳人李農的挑撥之下將石虎家族的所有成員全部殺死,鄭櫻桃也因此而被殺,然後冉閔便悍然頒布了大名鼎鼎的殺胡令!造成了在之後極端時間之內的胡漢雙方的人口銳減!而就在那一片混亂之中,縱橫家卻迅速的聯合了之前曾經絞殺過巫女一脈力量的各方勢力們,再一次的一同對巫女一脈舉起了屠刀,而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與任何勢力會站出來維護巫女一脈的傳承了,因為下民眾,無論胡漢都對石虎的暴行極為痛恨,因此,雖然當時的巫女一脈並未助紂為虐。卻遭了池魚之災,真正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

於是在屈辱中,巫女一脈不得不接受了各方勢力所開出來的極為苛刻的條件:除了昔日英明神武的光武帝劉秀的賢德慈愛的皇後陰麗華所編纂留下的傳承典籍之外,其他所有傳承自上古的原始傳承都必須銷毀,巫女一脈也必須要改名“陰癸派”,以明確表示自己的傳承出自於“男為陽、女為陰”的原始道家思想!

對於當時的巫女一脈來,這當然是極為屈辱的條件,然而形勢逼人,為了能夠繼續的傳承下去,巫女一脈最終不得不接受了這樣的條件!於是從那之後,擁有著極為悠久傳承的巫女一脈徹底的消失了,無論是在之後的歲月中,還是在先前所有的曆史記載當中——誕生於上古巫術係統的道家絕對不會讓任何後人知曉曾經的那個極度血腥與殘忍的巫術文明的存在,也因此,以道家為首的所有誕生自春秋時代的古典學派文明一定要對巫女一脈這一巫術文明的最後殘餘傳承趕盡殺絕,不讓它在曆史長河之中泄露出任何一絲的痕跡……

於是從此,流傳自荊南數以千年,曆經兩漢時代、魏晉一度極度輝煌的古老巫女一脈傳承消失了,而取代這個傳承的名字,其名曰:陰癸派!

後來,這一段魔門內鬥的血腥史就這樣的被人為的掩蓋了,因為鬆散的魔門聯盟,已經在也承擔不起內部火並的後果了。

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敢於螳臂當車者,必然會被曆史的巨輪輾壓的粉碎。

石虎死了,因為他有意挑動來自邊疆的民族與漢民族的廝殺。

冉閔死了,因為他盲目的鼓動漢民族向其他民族複仇,卻不能智慧的辨別其中的得與失。

李農也死了,死於匹夫冉閔之手,因為他企圖借助冉閔的力量攪亂下從而混水摸魚,沒有想結果,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

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已經在急切的在希冀著和平的到來了,所以就正如同魔門八大派別曾經彼此攻殺卻最終走向了聯合一樣,割據下彼此攻殺的各路諸候們也正逐漸的,完成著這個國度的統一進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進行改革漢化之後,雖然因此而國力大增,但因為改革的不徹定而留下了極大的隱患,加之孝文帝的突然過世導致的權利真空,一場浩劫,很快便如同蝴蝶風暴一般的席卷了整個北魏王朝!

孝文帝後。北魏王朝末年的掌權者胡太後信奉佛教,禍亂國家,駐守在北方邊疆六鎮長年與柔然廝殺的士兵原本是鮮卑民族中的軍事貴族,然而在孝文帝並未完善的漢化改革中,昔日的軍事貴族已經窮困到與囚徒無異,加之國家政治黑暗。憤怒的六鎮軍民最終忍無可忍,於是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北方六鎮起義。

北方六鎮大起義的軍隊以葛榮為首領,縱橫北方先後長達數年時間,直到後來被爾朱榮擊敗,爾朱榮卻攜平定北方六鎮叛亂的餘威而直入帝國中樞,將以胡太後為首的北魏一幹皇室親族,大臣殺的血流成河!

爾朱榮是一代絕世名將,他以少勝多一戰便覆滅了北方六鎮的叛軍,後來又在洛陽近郊擊敗了在北魏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的白袍將軍陳慶之。其兵鋒之勝,下人莫敢纓其鋒,因此當時,便是後來在北方大名鼎鼎的北齊神武皇帝高歡、北周太祖宇文泰、三朝嶽父獨孤信等等人物,都歸於爾朱榮的麾下。

爾朱榮本可有機會一統下,然而因為他不經細思便下達的殺戮命令,使的北魏統治階層人人自危,爾朱榮最終死於一場針對他的宮廷陰謀。而爾朱榮被他所擁立的皇帝所直接刺殺的後果,便是無論是搖搖欲墜的北魏政權。亦或是爾朱榮的麾下軍隊,都迅速的分裂了!

高歡與宇文泰於是趁勢而起,分別的拉攏了一批弟兄打下,直到後來平分北方大地並將北魏王朝取而代之。宇文泰的兒子,北周武帝宇文邕更是接連的取得了對北齊與南朝戰爭的節節勝利,從而。為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以宇文泰為首的關隴軍事集團何以能夠力壓其他兩方最終完成統一大業呢?撇開偏安於南方的蕭梁與陳政權不提,通過北齊與北周之間實力對比變化,便能夠很容易看清蘊含在其中的因果關係。

最初時候齊強周弱,但是問題在於宇文泰一夥是在貧瘠的隴西平原艱難開墾的生死兄弟。而高歡雖然座擁東部繁華富庶之地,他的部下如候景等人卻原本就是爾朱榮時代的一方統帥,與昔日的高歡不相上下,因此不旦大多桀驁不馴,還暗自懷有異心,實為北齊政權之內的心腹大患。

其次,東部富庶繁華之地也同樣因此而產生了****享樂的風氣,而所帶來的後果,便是嚴重的政治**,社會賄賂之氣蔚然成風,而這,又是與在艱苦的環境中不得不嚴肅軍紀,施政清廉的宇文泰所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