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多啦(1 / 2)

在長安南郊,一條清澈的河流蜿蜒穿過關中平原,河水清澈見底,靜靜的流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星光,她日夜流趟,漸漸消失在山的轉彎處。

一艘漁船停在河畔邊上,隨水波上下起伏,仿佛失去了控製。

對岸不遠處,幾個村民正在用各種動作打發時間:伸懶腰、擺弄草帽、哈欠連連。

這就是灃河邊上,隸屬於長安縣的互助村。

農曆六月初,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村民們雖然勤勞,但是也不敢頂著烈日下地,一不心中暑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有道是:

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的村頭傳來一陣陣吆喝聲。

“快點,走快點,乘著張家那子還沒有斷氣,趕緊讓他簽字畫押,把河邊的那幾十畝地抵押還債”,一個穿著亞麻布衣服的男子在催促著身後幾個廝道。

“林管家,那個姓張的今剛剛滿三年孝期,以前張老爺和我們老爺關係還挺不錯的樣子,我們現在就去他們家討債會不會……”。

“你知道個屁,以前老爺和姓張的來往,是看中他是前朝進士的份上,可是現在都已經是武德九年了,那姓張的也已經死了三年了,生前又整沉迷於美酒,不願意去大唐出仕,我們哪裏還用得著太在意?”,林管家很有“邏輯”的給廝分析著。

“那倒也是,不過這張老爺生前也夠奇葩的,聽他可是大業年間的進士啊,年紀輕輕就是在那什麼禦史台占著好位置,偏偏要去勸楊廣不要征高麗啊”。

“是高句麗,不知道就不要在那裏亂”。

“對對對,是高句麗,還是林管家您有學識”。

“不敢當,我也就當初跟著老爺學了那麼一點點,要是沒有老爺,就沒有我的今。現在張家欠我們林家幾百貫錢,老爺落不下臉來追討,我們這些做下人的當然要盡心盡責”,林管家一邊走著一邊道,也不管那不斷往下流的汗水,快步的往前走去。

……

“來福叔,來福叔,少爺醒了”,一個丫鬟模樣的姑娘的聲音從屋裏傳來。(在唐朝,稱呼主家兒子一般用郎君、阿郎之類的,不用少爺、公子,不過考慮到讀者們的習慣,本書還是用少爺、公子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叫法吧,包括後續出現的皇上、大人之類的,都將采取大家熟悉的稱呼方式,而不是完全照搬曆史)

一個長方形的兩進院落,坐落在灃河邊上兩裏處,算是互助村最豪華的建築了。

這個院落由前堂、後寢、廊房、亭台和園林構成,排列有序,布局合理,其園林部分不失錯落有致的“變化”之美,和關中的民居風格略微有點不同,帶著點江南園林的感覺。

丫鬟的聲音就是從這個院落的後寢傳來。

“頭好疼”,被喚作“少爺”的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緩緩的睜開眼睛。

一個十三四歲的美女映入眼簾,一雙漆黑清澈的大眼睛,柔軟飽滿的紅唇,嬌俏玲瓏的鼻子秀氣地生在她那美麗清純、有點興奮的嬌靨上,再加上她那線條優美細滑的香腮,雖然不能是人間絕色,但也絕對算得上是美少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