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針總有兩個磁極,它在磁場中受力後,一般情況下將會轉動。磁針靜止後,它的指向也就確定了,顯示出這一點的磁場對磁針N和S極的作用力的方向。物理學中把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簡稱磁場的方向。但是,N極不能單獨存在,因而不可能測量N極受力的大,也就不可能確定磁感應強度的大了,怎麼辦?磁場除了對磁體有作用力,還對通電導線有作用力。能不能用很一段通電導線來檢驗磁場的強弱呢?看來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有的!

磁感應強度的大,在物理學中,把很短一段通電導線中的電流1與導線長度L的乘積1L叫做電流元。但要使導線中有電流,就要把它連到電源上,所以孤立的電流元是一洊在的。實際上仍要使用相當長的通電導線。不過如果做實驗的那部分磁場的強弱,方向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磁場是勻強磁場。我們了也可以用比較長的通電導線進行實驗,從結果中推知一段電流元的受力情況。

現在讓我們來演示,探究影響通電導線受力的因素,如圖--1,三塊相同的蹄形磁鐵並列放在桌上,可以認為磁極間的磁場是均勻的。將一根直導線水平懸掛在磁鐵的兩極間,導線的方向與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由下向上)垂直。有電流通過時導線將擺動一個角度,通過擺動角度的大可以比較導線受力的大。分別接通“,,和1,4,可以改變導線通電部分的長度不變,改變電流的大,然後保持電流不變,改變導線通電部分的長度。觀察這兩個因素對導線受力的影響。

分析了很多實驗事實後人們認識到,通電導線與磁場方向垂直時,它受力的大既與導線的長度L成正比,又與導線中的電流1成正比,即與1和L的乘積1L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F=ILB。(1)式中B是比例係數,它與導線的長度和電流的大都沒有關係。但是,在不同情況下,B的值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樣的1,L,在不同的磁場中,或在非均勻磁場的不同位置,一般情況來導線受的力也不一樣。看來,B正是我們尋找的表征磁場強弱的物理量——磁感應強度。由此,在導線與磁場垂直的最簡單情況下(例如圖--1)有關係式B=F1L。()磁感應強度B的單位由F,1和L的單位決定。在國際單位製中,磁感應強度的單位是特斯拉(ESJA),簡稱特,符號是,1=1AN。。表示--1,一些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所以地球磁場與古地質學有區別的論理,同學們都知道地球是個大磁體,地磁的S極就在地球的地理北極附近,地球的N極就在地理南極附近,指南針正是在地磁場的作用下,才忠實地指著南北方向。可是,你們相信嗎?70萬年前,地球磁場的方向卻與此相反,地磁的N極正在地理北極附近呢!那時候,磁針的N極不是指北,而是指南!科學家們怎樣推斷出幾十萬年前的地磁場方向呢?

同學們還沒有忘記磁化現象吧?一枚縫衣針在磁鐵附近被磁化時,其磁極方向就記錄了當時磁場的方向。所以,從縫衣針磁化後的磁場方向,可以推斷磁化它的那個磁鐵當時的磁場方向或磁極的方位。同樣的道理,地殼的岩漿(含有許多鐵磁性物質)在冷卻形成岩石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地球磁場的磁化。而且會保持一些磁性(岩石的剩磁)。我們對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岩石的磁性進行觀測,分析,就可以推斷形成岩石那個時代地球磁場的情況。古岩石就像一片記錄著地球磁場變化曆史的計算機磁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