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節 白暉與屈原(加二)(1 / 2)

魏冉純粹是在開玩笑,說白暉當初把戰利品送到鹹陽百萬金,就是準備這個時候用的。

秦王想了想後,一臉的苦澀的點點頭:“有可能。”

眾人很無語,這明顯是玩笑好不好,再說白暉也不可能想到要對付義渠,這事是贏驪與魏冉挑起來的。

次日,天剛剛亮,就有人給白暉送去禮服。

“少良造,王上令,今天宣外卿入宮,讓少良造先陪同,午後王上才會見。”

“誰?”

“荀況先生,屈原先生。”

“噢!”白暉應了一句,這會他還沒睡清醒呢。

宮內侍從幫著白暉把禮服穿好之後,白暉才回過神來:“你說是誰?”

“王上吩咐了,說是荀況先生是少良造要請到鹹陽的,所以讓少良造先見。荀況先生乃是當世大賢,入城的時候是王上親自去迎的。隻是屈原先生似乎對咱們秦國不怎麼友好。”

“知道了。”

荀況是儒家嗎?

白暉對這段曆史沒研究,純粹是一個愛好者的身份。不過白暉知道,荀況的兩個弟子李期、韓非是法家。

在白暉的心中荀況應該是自成一派的。

對於荀子,白暉讀書的時候背過荀子年老時的《勸學》,之外還有八個字深刻的印在心底,這八個字就是:禮法並舉、王霸統一。

這個王霸統一在穿越前,白暉一直認為荀況應該是說天下統一。

但此時,白暉身在戰國,對這四個字的理解卻有不同,霸是法治的極致,王是禮製的極致。

再次檢察過自己的禮服,對於這大袖子白暉有無數的吐槽,可沒辦法,這就是禮。

若是穿上輕便的窄袖子,估計秦國上下都會罵自己,失禮。

荀況能在不到二十五歲就成為稷下學宮的祭酒,那怕此時的他還沒有名揚天下,被列國尊稱為荀卿,也是位受天下尊稱的大賢。

齊王田地曾經想請荀況在齊為官,荀況拒絕了,因為他眼中齊王田地,很差。

白暉到了會客廳的門前,最後一次整理衣冠,先這樣一位大賢,無論是前世今生的白暉,內心都帶有絕對的敬意。

讓白暉萬萬沒想到的是,讓屈原吃驚的是。

一位對齊王、對楚王都沒有施過禮,性格孤傲的荀況卻整理衣冠,雙手向前長躬了禮。這是對白暉,也可以說,受荀況這一禮的人,天下少有。

相比荀況,倉促之間還禮的白暉倒是姿勢嚴重走樣。

當白暉還禮完畢直起身後,荀況卻再整衣冠,第二次長躬一禮。

“先生!”白暉有點懵。

荀況不答,第三禮!

白暉站在那裏有些不知所措。

“久聞秦少良造大名,今日相見是況之幸。”

“先生乃當世大賢,未能親赴黔中請先生赴秦,是暉之憾。”

先秦諸子百家,無論傳說也罷,曆史也罷,白暉最佩服的有四位。

排第四的是黃石公,隻憑一人就足以黃石公名傳千古,那就是他的弟子謀聖張良。

排第三的是鬼穀子,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皆是其弟子。

排第二的就是眼前這位,不說他的弟子,隻說那八個字,超前於這個時代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