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暉握著宰羽的手問道:“在這裏還住的習慣?”
“習慣,就是這裏照顧的太好了,似乎,似乎……”宰羽臉上一紅,白暉追問:“似乎如何?”
宰羽低聲說道:“有天偶爾聽到管事的女醫在議論,讓每個女醫都嚴格把每天的用度計下來,然後詳細核算,準備問夫君要賬。”
白暉先是一愣,轉身爽朗的大笑起來。
要賬沒問題,自己眼下也是大地主,雖不敢與天下巨富大貴相比,但手上掌握著兩個大城,宜陽、伊川都不是窮地方。自己不差錢。
隻是這要賬,估計是秦王安排的,將來找個機會拿自己開心才對。
其實白暉想錯了。
這詳細記賬是宣太後的意思,一切花銷,包括宮中的各項支出都要有詳細的賬目,然後憑賬單說話,這是慢慢的建立一個規矩。
自從要求詳細記賬開始,秦宮的支出就節約了差不多三成。
雖然說秦國早有一套自己的賬目係統,但不科學,也不嚴謹。宣太後從白暉向列國收賬,以及大河衛訓練賬房的新氏記賬法以及賬冊入手,開始嚐試這種方法是否可以推行整個秦國,所以先在秦宮各官衙處嚐試。
接下來的幾天,白暉倒也清靜了下來,就在宜陽陪著宰羽,生活倒也平靜安寧。
宜陽城還是不錯的。
在三晉剛分家的時候,宜陽是韓的都城,所以是座相當有規模的中大型城邑。
這裏被秦國占領之後,初期一直是最前線的戰略要塞,當白暉接手之後,這裏的軍營被改成了訓練營,然後河道兩旁建起了許多工坊,借助水力發展紡織業。
農田也有不少,都是工匠家屬與秦軍家屬在打理。
這裏移防的秦軍等同於長期職守在此。
白暉給這裏的秦軍編製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就是白暉的部下四衛,以及大河衛,說起來就是五衛。
四衛的士兵是純職業兵,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離開軍營。
大河衛的核心屋,也是職業兵,無論男女都不會脫下軍裝。
然後是第二大類,半職業兵。
在秦軍之中挑選優秀的士兵參與到四衛的訓練當中,然後在訓練中挑選極優秀的送入四衛訓練營。
在識字、醫藥、勘探等有才華的,也會被編入大河衛再受訓。
最後一大類就是普通秦軍。
宜陽的普通秦軍不同於其他地方,其他的地方是農時耕種,戰時從軍,白暉這裏是半兵半農,經常可見家裏父子兄弟都在軍營之中。
平時是十日三操三農三學一休。
農忙時是一操六農兩學一休。
宜陽城作為前線要塞城,白暉可是下了功夫打理這裏,這裏的最高長官是甘陸,負責軍政所有事務,再有專管軍與專管民、專管財、專管農的四位副官,以及各自下屬的機構,來管理宜陽。
伊川最高長官是贏浩,論輩份是白暉的族叔。同樣配四位副官。
但伊川的兵力隻有宜陽城的三分之一。
如果您覺得《戰國之軍師崛起》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