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節 項汕回楚(1 / 2)

獨臂壯漢又說道:“其實,合則兩利。我秦民隻有千戶移了過來,不可能各地都是三村相持,我給大夥說說我在學堂上識字的時候,聽過我秦國大河君講的道理,雖然不是大河君親自講的,但道理是大河君的。”

“講講,你們秦國大河君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無論是齊民,還是中山遺民,白暉這塊招牌還是管用的。

“這道理很簡單,獵一隻山貨兩人各分一半,還是獵十隻山貨五人各分兩成,這五成與兩成,那個多。”

“莫不是傻了,也知道五個人可以每人分兩隻,自然是高於兩人分一隻的。”

“可再說這五成,還是兩成!”

眾村民相互討論一翻之後,也是懂了這層道理。

獨臂壯漢這才繼續說道:“我們不是來打架的,也不是來勸架的,隻是來爭這水源,但若是將水渠修的寬一些,溝挖的深一些,再多引幾條水渠,水自然是會更多的。”

“若是農閑了,各村挑些人手出來練練,活動幾下也是挺好的。這水渠卻真不值得爭,以前我秦地也曾經為爭水打架,打死人是常有的事。可若是合力修好的更多的水渠,何苦打架。”

“聽起來有道理。”

“那成,都把家夥收了,咱們商量一下這水渠如何挖,趁著天氣還行,再種一季晚高粱還來得及。”

“聽你的。”

兩邊的人收了家夥,領頭的則帶人四處勘察,然後商量這挖渠的事。

都是些無家可歸,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生存之地的人。

相互協作之下,自然也慢慢變成了一家人。

中山人在打獵上的技術上絕對高於秦民與齊民,可種田的本事上,齊民高於兩家,但說到工匠,秦國的工匠因為白暉的原因吸收了天下各國的技術,自然是更高一層。

秦人的獵弓、農具、水車。中山人為首的捕獵隊、齊民則帶著其他人一起種田。

眼下中山隻是第一批小規模的移民過來,齊民全部過來也至少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但先到的秦民早早就接受了培訓,他們就是多民族的融合劑。

接下來就是對付東胡了。

白起一點打的東胡主力膽寒,投降的人數極多。

戰俘營內,所有的傷者都得到了治療。

對東胡,是收服,還是鎮壓。秦國朝堂上依舊還在吵,並沒有拿出一個合適的結論來。眼下最初步的意見是,恩威並濟。

先把恩施下,總不能先變成死敵。

白起坐在肥邑城主府內看著戰報。

“往北三百裏,已經不見東胡村落,東胡逃的挺快。”

“武安君,區區燕國都讓東胡北逃千裏,我秦軍精銳出戰,又由武安君領兵,隻是三百裏不見東胡,末將請戰,再往北探二百裏。”

“末將請戰……”

白起沒抬頭,很平靜的說了一句:“去歇著,留著力氣打箕氏侯國,本將送去的招降令,他們可有回應?”

“回武安君,並無回音。”

“很好,吾弟總勸本將,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將也很在意我秦軍將士之血,但箕氏卻不為萬民著想,想箕氏想戰,便戰!”

白起的話說完,下首的一眾武官們滿臉都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