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節 泉州(1 / 2)

熊子蘭拿著其中一卷:“王兄,這蕉為何物,可有人見過?”

“沒有,這一卷所說的蕉,可食、可織。”

項汕接過話題:“王上,令尹。此物我聽說過,是聽屈原大夫講過的,他似乎見過此物。而且據說南越國用此物織衣。根據屈原大夫所言,南越國已經不是在野外采集,而是在種植此物。”

“好!”楚王點了點頭。

熊子蘭又說道:“接下來就是這柘漿了。(甘蔗汁)”

楚王再次點點頭:“對,此物有人稱為石蜜,最初是閩越王獻給過齊國。我楚國隻有少量,而且技藝生疏,這閩越必伐,僅這兩樣就足以富國強兵。特別是白暉給了糖粒的製作方法,那麼更容易保存。”

“一斛石蜜在洛邑價值十金。”項汕也補充了一句。

楚王很是開心:“再加上這海峽漁業豐富,風平浪靜,此地果真是良港。若是經營的好,不出十年,便是我楚國的一處聚寶盆。”

“王上英明。”

楚王是不是英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白暉給楚國指明了一條攻略東南沿海,以及未來數年,甚至十數年的發展方向。

所以這一卷書,價值夠了。

兩天後,楚王正式向秦王遞上國書,表示楚魏之戰結束,楚國撤兵,接受白暉一卷書來換睢陽的協議。

原本天下就有議論,這下更是火熱了起來。

是什麼書,一卷值一座雄城。

楚國沒解釋,派出重兵將這卷書護送回楚都。

秦國更沒義務去說明,白暉也不會將這卷書的內容告訴任何人。

秦王與白暉在秦園之中,吃個火鍋喝著酒。

“為兄現在是明白了,什麼十年不攻全是假的,秦國眼下沒有力量去一統天下,可天下卻不能這樣放任不管。列國開疆擴土,將來就是我大秦開疆擴土。”

秦王說到開心處,幾乎在大笑。

白暉卻說道:“王兄,不是我大秦開疆擴土,而是諸夏或是說華夏。”

“有何區別?”

白暉變的很嚴肅:“王兄,魏人歸秦,心中依然還有魏。韓人歸秦,心中依然還有韓。天下一統之後,我們秦國會麵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秦人是勝利者,自然有資格驕傲,有資格認為秦人高人一等。”

“恩,在理。”秦王沒反駁,但內心卻認為秦人一統天下,憑什麼不能高人一等。

白暉很清楚,若是連秦王都無法說服,那麼接下來麵對整個秦國,便會更難辦。

白暉記得,秦二世而亡,最大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六國遺民沒有歸屬感,另一個問題就是老秦人感覺受到了虧待,這種不公固然有上層沒有作到應有的承諾,也有秦人內心的想要的更多。

若按商君的新法,秦國一統天下,天下都是秦國的奴隸。

這如何不亂!

這天下,秦人如何守得住。

所以白暉一定要說服秦王。

白暉說道:“王兄,咱們換個角度想。記得河西之地嗎?”

“當然,河西之地當年被魏國占據,我們老秦人浴血而戰,最終還是拿回了河西之地。”

白暉再問:“王兄,若是秦國當年被魏國滅了。那麼秦人成為魏國的一部分,我們老秦人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