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沒辦法真正比對礦石的質量,而且量產與小平爐小規模生產本身就是兩個概念。
宜陽那邊,也僅隻有一座試驗性質的高爐,個頭也很小。
最初說話的那位繼續說道:“我的想法是,既然有兩座爐子,我們不如嚐試一下煉兩次。”
“怎麼講?”
“先粗煉一次,然後再精煉,精煉的時候用咱們當時在冷泉穀的老辦法,撒木炭粉。”
“可以嚐試。”
兩位工頭一商量,給手下工匠開始分配任務。
白暉讓他們休息兩天再幹,可工匠們也認為幹不出成績來太過丟臉,他們可以領著大匠的餉,這福港的鐵器坊關係到秦國在遼東以及海外的戰略布局,所以他們不願意再等下去。
大魚大肉大碗酒。
準備讓所有人痛快的休息一晚後,就立即開始大幹。
在酒菜準備好之前,有些準備工作工匠們已經開始作了。
五百名負責砸礦石、搬運等工作的苦力倭奴們也得到米飯、餅子、肉湯等高級夥食。
白暉回到休息的地方,宣太後正坐在他的書房翻看著各類文書。
見白暉回來,宣太後將手上的文書放下:“本宮知道你心急,你想有足夠的鐵來武裝遼東各營,可心急就管用嗎?”
“太後,這和武裝沒關係。我讓這裏大量的生產鐵器,是為了想刺激趙國。”
“怎麼講?”
“太後,趙國最大的也是技術最高的冶河已經被咱們帶韓軍攻陷,可以說趙國眼下沒有真正意義的大規模鐵坊,天下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以臣看來在四樣,分別是糧、鹽、鐵、皮。”
宣太後默默的點了點頭,白暉說的沒有錯。
鐵是不僅是製作軍械所用,可以說用處多到數不清,依秦國的調查,趙國眼下七成以上的普通人家裏廚房用的刀都不是鐵製的,也不是銅製的。
有骨製的,石製的,甚至於許多窮苦人家根本不需要這些,將野菜與糧食放在一個陶罐裏煮就是了。
低級一些的是,三塊石頭支一個陶罐。
稍好一點的是帶有三足的陶鼎。
真正算是廚房的,至少有爐、灶、刀具才算是。白暉所創的煤餅爐加上鐵鍋,在秦國的普及率也還沒有超過五成。
在秦國還有無數人在用陶罐來煮飯,更何況趙國。
白暉繼續說道:“太後,我首先要作的是,先讓遼東歸降的人用上鐵器。這個鐵器並非秦軍所用,而是普通人家的日常所用。不說別的,僅犁頭這一項,鐵的消耗量就是巨大的,更何況我還希望家家有至少兩口鍋。”
宣太後知道白暉的兩口鍋是一個偉大的計劃。
一口大鍋,可以煮飯,也可以放在竹編的籠屜蒸食物。小鍋可以用來作菜,也可以煮飯。
炒菜這東西,普通人家不可能。僅細如粉的雪白精鹽一項,就限製了炒菜。更何況菜油這東西,整個秦國的產量都不足十萬斤,也僅能供應貴族所須。
如果您覺得《戰國之軍師崛起》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