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節 這一塊五噸重(2 / 2)

很顯然,這些礦匠準備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融爐,但肯定不是為了這塊天然銀,他們要測試這裏礦石的質量。

短短五天時間,這裏至少有一百株巨樹給砍倒。

一間用三寸厚木板或是半圓木搭的木屋就建好了,其餘的木屋還在建之中。

除了這一塊五噸重的天然銀之外,又發現了數塊小塊的天然銀,小塊的天然銀中最大的一塊,差不多有二百斤重。

接下來,銀礦石塊、發現的銅礦石塊、鉛礦石塊開始在營地旁堆積。

從處營地到北邊的海邊,不到十公裏。

白暉聽著自己的護衛們每天出去探路,然後在計算著把這五噸重的銀塊運到海邊的可靠性辦法。

然後說著說著就開始吵,吵著吵著就開始打。

打累了,便會安靜下來。

然後第二天,幾隊人馬繼續出去探路,同時護衛著勘探隊在四周探查。

到了發現天然銀的第十天,白暉頭一次親眼見到秦國的工匠如何從銀礦石之中提純銀子。

一條差不多一丈寬的河旁,工匠們搭了一架水車。

石磨子是石匠現鑿出來的。

第一道工序:用石磨子將礦石磨碎,然後是第二道工序是放在河水裏洗,留下的依老礦匠的說法,叫精粉。

接下來,精粉與木屑粉混在一起開始放在爐子裏燒。

這裏還沒有發現煤礦,所以用的是木料在燒的。

老礦匠對白暉說道:“大河君,這裏應該有煤,用木料燒有些浪費了,這山林的木料挺不錯,回頭應該叫船匠過來看看,能不能造船什麼的。”

“在理,煤礦應該有,實在不行從福港往這裏運,或是這裏的精粉往福港運。”

白暉說話的時候,老礦匠沒回答,手上還在忙著。

然後到了第四步,將渣銀與鉛礦粉一起燒,之後就是戰國這個時代工匠高明之處了。

這一步叫吹灰法,就是把鉛銀合金放在草木灰上熔煉,然後不斷的吹氣,可以將鉛吹掉,留下的就是高純度的銀。

這一招,並非銀匠發明,也不是金匠或是銅匠的功能。

這是戰國一位術士在煉丹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所發明的吹灰法。

丹士們不僅僅發明吹灰法提純金銀,還有水法製銅、水法製鋅。

要知道氧化鋅的還原溫度是九百零四度,而鋅的沸點是九百零七度,僅隻有三度的中間值。

對於連溫度計都沒有戰國工匠,卻能夠把溫度控製在這三度之間,收集到極不容易製作的鋅。可以說,到十八世紀末,這種冶金工藝都獨步地球。

第一爐銀出爐了。

兩位銀匠丁丁當當的給白暉砸了一塊銀牌出來,上麵有山海一色的花紋,背後有字。

字寫的是,秦遠征倭島、首爐銀。

白暉拿著這塊差不多二兩重的銀牌,亮晶晶的,還有些餘溫。

“好,此物想必王上定會喜歡。”

如果您覺得《戰國之軍師崛起》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