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節 滅楚之三人(1 / 2)

有資格在這裏抄錄資料的,整個秦國也隻有不足十個人。

白起再問:“還有什麼。”

“還有一份關於第四次吳楚之戰細節記錄,咱們手上正在複原楚宮的部分,以及吳軍的軍報記錄。”

“可是有傳聞之中的吳潛兵於巢?”

書吏回答:“有,吳軍有詳細的記錄,我等正在核實其地點。”

第四次吳楚之戰,是公元前五一八年,吳子胥的一次領軍攻楚的戰役,可以說以消耗楚軍有生力量為主,打擊歸附於楚國的數個小國的一場戰役。

其結果是,楚國被重創。

因為這一勝,才有了吳國在第五次吳楚大戰之時,攻破了楚國郢都。

潛兵於巢,便是指當時伍子胥的一隻埋伏起來的伏筆,在戰鬥之中起到了奇效。

白起從來沒有小看過任何一個領軍的將軍。

那怕對方敗北,白起也會從其失敗之中找到一些閃光點來補充自己。

“武安君,記錄並不完整,我等還在努力。”

“辛苦了,有多少看多少。”

有人拿來記錄冊,讓白起記錄留檔,在這裏看過什麼資料,然後會有人再記錄,白起在這裏看了多久等等。

既然秦國決定滅楚,那麼就不可能讓白起一起人忙活。

白起負責打仗。

白起的任務就是用無敵的秦軍碾碎楚軍的一切。

可這還不夠。

當年吳楚之戰對於秦軍來說就是一個教訓,白暉曾經提出過,為什麼楚國在即將被吳亡國的時候,原本要叛亂的楚民,要刺殺楚王的朝臣為什麼又與楚軍重新團結起來,團結一心抗擊吳國。

那麼,秦攻楚會如何。

白暉沒說的就是,秦二世的楚霸王。

楚霸王在這個時代肯定沒有出生,卻不代表楚國不會更早的楚霸王。

所以,對楚國的計劃,是分成三塊執行的。

白起負責戰爭,魏冉負責禍害楚國大貴族們,白暉負責離間楚國下層的小人物們。

自葉陽後頭一次正式的回家省親之後,魏冉、白起、白暉三人便圍坐在一起,研究一個小計劃。

白起在研究如何攻打楚國的時候,魏冉在宜陽很是高調的,借著宣太後的名義,向洛邑發了一份秦國的正式公文。

這一紙公文激起了萬丈巨浪。

洛邑這裏所謂的七國宮殿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隻有秦宮、趙宮、楚宮。

韓、魏主動將宮殿放棄。

燕國都沒敢派人過來接收,至於齊國,完全被所有人無視,田法章你雖然還稱為齊王,可這個齊王甚至不如秦軍的一個邊城城守威風。

趙宮留下的趙國使節見到公文之後,第一時間就跑到了楚宮。

楚宮的使節叫鬥克。

這鬥姓很少見,楚國這個鬥姓也不是普通的家族。

當年吳楚之戰的時候,鬥氏中的鬥懷就秘謀要殺楚王,計劃已經製訂完畢,也就是因為吳國攻楚,他主動放棄了殺楚王的計劃。

楚王也不計較之前的事情,在擊敗吳國之後,給了鬥懷重賞。

這位鬥克就是鬥懷的後人。

趙國使節趙光奔入楚宮之後,拿出了那份秦國的公文:“這,這份你楚國可有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