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驪接到了鄒衍與屈原聯名的書信。
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發現一塊極肥沃的良田區,既然事關諸夏,那麼便要定一個規矩出來。
若是誰都去搶的話,並不合適。
而且諸夏在外是一體,自己人相互爭鬥,卻是件不合適的事情。
贏驪接到信之後,當天就坐船往崖山港而來。
秦王與白暉,則在鄒衍的書信送出的時候就離開了崖山,兩人一起去了峴港。
峴港。
秦王一下船,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碼頭外,連綿十裏的一條長街,街寬五丈。街麵上用碎石子壓平,街兩邊有三尺寬的水溝,引的是活水從陸上引來,然後直接流入大河之中。
水溝外便是店鋪。
沒有牆,隻有店麵與貨架的店鋪,每四十步便有一間店鋪,店鋪與店鋪之間是小路,然後小路到大路的水溝上放有圓木捆成的木排來作小橋。
雖然可以一步就跨過,但橋卻每一個小路都有。
店內擺著各種商品,秦王一眼掃過去,中原產的梳子這裏都有。
還有珍貴的針、以及貴重的鐵器。
街麵上,四隊士兵在來回的巡邏,秦王看的清楚,這四隊士兵是混編,一半諸夏兵,一半是黑瘦的士兵。
“當地人?”
“扶南兵,我已經安排人教他們簡單的中原話,還有文字。這隻是一處街道,這裏的繁華靠的則是山坡那處的支撐。”
白暉解釋之後,秦王示意去看看。
山坡那裏,也有無數店鋪,隻是每個店鋪與店鋪之間的距離至少都在一百步,每個店鋪都有巨大的倉庫,然後有專門的打包以及運輸通道。
山間小路上,有幾十人排著長隊,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筐,筐上堆的已經遠遠高於頭部。
秦王沒問,隻是站在一旁看著。
大量的草堆在一處店鋪門前,背草過來的人就已經將草分好,一捆捆的放在稱上。
然後草被放進了倉庫,這些背草的人在這裏換取一枚或是數枚銅錢。
這銅錢已經與秦新錢不同。
不同的隻是花紋與文字,大小、重量是相同的,與秦新錢等值交換,但白暉定過規矩,海內、海外的錢,不得通用。
也就是說,中原的秦新錢在這裏不允許使用。同樣,這裏的錢也不許在中原使用。
沒說違反會如何。
但秦大河君白暉下的命令,還沒有誰敢以身試法。
秦王問白暉:“那是什麼草,看起來差不多,怎麼有的一筐才兩個錢,有的卻十幾個錢。”
“便宜的那個是製作靛藍用的草。貴的那個應該是某種用於製作香料的草,應該是這樣。香料的價值高於染料。”
白暉解釋之後,秦王再問:“那麼,你為何不說那個是藥材?”
“藥材在那邊收購,這裏就香料與染料區。”白暉指了指那邊掛的大牌子。
秦王想問什麼,卻沒顧上問,遠遠的看著一個背著筐的少女瘋跑著往那邊市集而去,一頭紮進了一家店鋪。
白暉想說什麼,秦王製止了白暉:“別急,讓為兄先看看。”
沒多大功夫,那少女就抱著一塊花麻布跑了出來,然後跟上其他人一起,從來的山路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