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賑濟難民(1 / 2)

馬子建當然不會單純到認為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加上隨著對聲望的理解愈加透徹,他其實立刻就斷定自己聲望點增長的緣故,應該就出在老人嘴中所說的賑濟難民一事。

快走到府衙之前的時候,馬子建一眼望去便看到,府衙前已經被熙熙攘攘的難民們圍了一層又一層。那當真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邊兒。若不是沒有聽到喊叫廝殺之聲,他還以為這是激起了民變、百姓準備衝擊官府呢。

幸好,難民們大多數都很安靜,眼中都流露著對賑濟一事的擔憂和疑惑。畢竟,亂世當中,能肯讓他們入城避免的官員,已然是堪比青天了。不過,也又一些相熟的難民,終究忍不住聚在一塊議論起此事。

“我聽說,這次賑濟可是郡守大人讓手下人操辦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當然是真的,若沒有郡守大人,我們這些人早就被那些挨千刀的黃巾賊給殺光了。反正郡守大人對我們有活命之恩,郡守大人說什麼我都信。”旁邊一名百姓明顯是馬子建上次救助下來的,聽到有人質疑他們的恩人,當即便跳了出來。

再放眼看看別的地方,馬子建就發現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差不多,都是上次受了他救命之恩的百姓,極力在為他宣揚著美名:“你們呐,別看郡守大人長得凶,可那是對黃巾賊凶。對待我們這些良善百姓,郡守大人的心軟著呢……”

這樣的話從各處傳入耳中,讓馬子建喜悅中又有那麼一點點說不出的悲傷:長得醜怎麼了?長得醜就不能是個好人嗎?

不過,心裏小抱怨歸抱怨。這樣的狀況,還是讓馬子建一瞬間便明白,他此時持續不斷增長的聲望點,是從何而來了。聽到百姓對他的評價都還不錯,他心中也有了底,揮手一示意,身後的將士便出列高喊道:“郡守大人到!”

這一聲呼喊,就猶如一道奇異的魔法。百姓們非但主動讓出了一條道路,更紛紛拜倒了一片。馬子建駕馬穿行在其間,一時間當真萬眾矚目,被一道道希冀、感謝、質疑的目光包圍。那種感覺,真的讓他五味雜陳。

終於走到府衙門前的時候,馬子建看到果然是李嚴在張羅著賑濟一事。府衙當中的郡吏似乎都對李嚴這個年輕人很是敬服,正在李嚴的指揮下,擺出了好幾個案幾,疏導著百姓登記著什麼。同時,府衙之內,還有不少兵丁護衛分發著糧食、農具、耕牛等物資。看樣子,李嚴已然開展起了自己交代的屯田事宜。

“郡守,”看到下馬的馬子建上來將目光放在了糧食和農具上,李嚴恭敬地施了一禮解釋道:“屬下昨夜想過了,郡守所提以工代賑之法和屯田確實可行。不過,這次序或可先調轉一下,如今不過五月時節,此時搶種糧食,雖然收獲不比往年,但也比這一年毫無產出要強。而搭建屋舍之事,若百姓眾誌成城,則用不了數月時光。”

“很好,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此事的確乃本郡守疏忽了,你做得很好。”馬子建隻一聽李嚴的話頭兒,便知自己的確沒有考慮周全。也虧有李嚴這樣敢想敢幹又慮事周全的能吏,他才不至於哪一天醒悟過來後追悔莫及。

聽到頂頭上司如此稱讚自己,李嚴也不攬功,主動將一名年輕人拉過來介紹道:“此事非屬下一人之功,乃是昨日相邀孝起時,與其深談時才幡然醒悟。”

陳震陳孝起看起來很年輕、也有儒雅的味道,但周身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幹練果斷的氣質。不過此時的他更多表露出來的還是疲憊,眼裏還帶著血絲:“郡守勿怪,賑濟一事宜早不宜遲,故此無知草民才慫恿正方今早便在此實行。”

見馬子建臉上並無任何怪罪的意思,陳震不待馬子建回話,便又捧出一摞竹簡道:“此乃草民連夜編寫出來的賑濟章程,還請郡守過目。”

馬子建接過那竹簡,越看越是心驚。這摞書簡上,非但將他以工代賑和屯田的想法深化了一番。並且還列出了各種細節和解決措施,例如難民每戶可墾多少荒田、如何劃區域開墾、如何分發多少種子和農具、耕牛如何各戶輪流借用,以及府衙如何出借種子農具,難民有收成後如如何償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