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心傷痕、後背也多了很多鞭痕的馬子建,走入南陽府衙的時候,他才覺得自己從地獄邁向了天堂。
如今府衙門前,還有不少百姓在排隊等候登記、領取物資,但凡看到馬子建之後,他們都紛紛拜地感謝。雖然馬子建每次都告知百姓無需如此,但每次百姓都不會聽。
值得馬子建欣慰的時候,如今他再對百姓露出笑容的時候,已不會有熊孩子被嚇得哭出來了。至少那些被嚇哭的熊孩子,也會被他的娘親老爹拉回去好好教育一番。有些膽大的熊孩子,還知道將野外采下來的熟透桑葚,捧著獻給馬子建。
進入府衙之後,那些郡吏書薄,也會真心誠意地向馬子建施上一禮。能得到這樣的尊敬,對於馬子建這樣一個外鄉人來說,已然十分不簡單了。
由此,經過這一路上的洗禮後,馬子建受傷的心情也就會漸漸好轉。然後心平氣和地坐在府衙之上,與自己的班底談論一番賑濟百姓之事。
今日也一如往常,馬子建一入府衙,便看到李嚴、鄧羲等人紛紛起身欲要施禮。他微微擺手,這些人卻都仍躬了躬身子,才落座繼續他們剛才的話題。甚至,今日馬子建坐下的時候,李嚴還主動將那個小木墩遞給了馬子建。
府衙大堂上如今還多了不少生麵孔,除卻鄧羲延攬過來的韓嵩、許慈二人外,還有不少年輕的麵孔,都是這些天賑濟難民時表現突出,被馬子建擢拔上來的幹才。至於那些隻有背景、濫竽充數的家夥,也都被馬子建漸漸趕出了府衙。
“郡守大人,這十餘日來,宛城可謂日新月異。難民的熱情被我們調動起來,發揮出來的幹勁當真令人驚歎。最早一批領到農具和耕牛的一戶,十日的時間竟然開墾出了八頃良田。”陳震手中拿著一摞記薄,笑容滿麵地向馬子建彙報道:“如今單宛城一地,新開墾出來的荒田已達數萬頃。隻需一個月時間,這些難民想必以後便可自給自足了。”
馬子建默默點了點頭,這些天在農田裏勞作,他通過與鄉老百姓的攀談,也大概了解些漢代百姓的困苦。
這個時代,沒有玉米馬鈴薯紅薯之類的高產作物,北方普通種植粟米,南方因還未大麵積深度開發,稻種也未普及。而且耕種方式基本上就是靠天收,收成是極低的。
而且,收成的一半還要用來繳納賦稅,什麼祠祭、田租、丁稅林林總總。再算上口糧,基本上便沒有可用來再生產的資源。
這樣的收成,在沒有遇到水、旱、蟲災,以及被世道禍禍之前,一戶五口之家耕種一頃田,才能滿足基本生存的需求。
不過,馬子建到任接管的是被黃巾賊禍禍過的大郡,目前還未接受到朝廷的壓榨幹涉。他任性地降低了這一郡的賦稅,並且包括種子、工具、耕牛等各種生產和生活物資,都由府衙撥給,使得南陽百姓的生活不知比以前強了多少倍。而且還承諾三年之後,這些開荒土地便歸開墾百姓個人所有,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希望。
雖然仍舊辛苦,但畢竟有了希望,尤其對於劫後餘生的難民來說,這更是天大的幸運。所以這一郡沒有一人不努力,沒有一人不拚搏,沒有一人有什麼怨恨之意。
“不錯,屬下這些時日走遍了宛城一地,發現還有不少荒田可供開墾。由於郡守的賑濟帶動,宛城又新增了不少打造農具的鐵匠鋪,還有一些淤泥也都被人收集起來用來蓋房。郡守大人不知道,現在開始蓋房的百姓,都自發將郡守的牌位立於正屋祭拜。”
陳震如今在大堂當中有了相當重的發言權,這些日子來,這位年輕人從安置難民營地到供應飲食,組織流民推出德高望重的自行管理,一件件辦得妥妥當當,安安穩穩,比積年老吏做得還要周道。再加上馬子建大力稱讚弘揚這等實幹的精神,陳震如今在宛城比韓嵩、許慈二人都有聲望。
“都是善良的好百姓啊。”馬子建接了一句,也向眾人施了一禮道:“也全賴諸位這般心憐蒼生、不辭辛勞,南陽百姓才會在這等兵禍之年,還能有這一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