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奪權風波過後,今日馬子建又出現了在了中軍帳之前。
不過,這一次他還未向親衛開口,那兩名親衛已然主動掀開帳簾道:“王中郎,將軍有令,中郎可直入帳中,不必通傳。”
享受到了貴賓待遇的馬子建,不由咧嘴笑了。
昨日他盡心竭力扮演了袁紹狗腿子的角色,相應的也得到了回報:剛才的一切就是明證,除此之外,兩名侍衛口中稱呼的變動,也是其中之一。
之前,馬子建不過河內太守。漢製當中雖然也允許太守領兵,但那是在治下有盜匪作亂的情況下,可領郡兵征戰。不過,一郡之兵多則三千,少則數百。這樣一來,太守一職就不適合馬子建了。
由此,為表示知人善用,昨日袁紹便聽謀士逢紀之計,為馬子建加封武職為忠義中郎將,兼領河內太守。
東漢的軍隊編製主要是沿襲秦製,稍作改編,從下到上依次是伍、什、隊、屯、曲、部、營。
伍轄五人,設伍長;什轄二伍,共十人,設什長;隊轄五什,共五十人,設都伯;屯轄二隊,共一百人,設屯將,喚作百人將。
至於多少屯為一曲則是不定的,編製少的為左右兩屯組成一曲二百人,滿編的則是前後左右中五屯組成一曲五百人。曲設有曲軍侯,也稱軍侯,軍侯配有副手,稱為假侯。
曲之上是部,部也沒有定員,編製少的是兩小曲組成一部四百人,滿編的則是前後左右中五大曲組成一部兩千五百人,部設有佐軍司馬,配有副手,稱假司馬。
至於部之上,還有營,通常每五個部為一個營,即為一獨立的作戰單位,統軍者乃校尉、中郎將或是將軍。
一營兵馬少則兩千,多則過萬,中郎將和將軍統兵,多是戰時統領。平日裏並沒有實際統領,主要還是校尉。不過,此時這在征戰,袁紹就給了馬子建一個中郎將的職位,以及一營滿編製的兵馬,計有一萬兩千五百人。
鑒於這等情況,馬子建便讓韓王信、項羽、韓浩、樂進四人各領一部兵馬,讓趙括繼續擔任統管後勤協調的從事一職,他自己再領一部的親衛,外加指揮全營。
這樣一來,看似統兵三萬的馬子建一下吃了大虧,但實際上他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畢竟,三萬的大軍,對於馬子建目前的人員配置來說,實在太龐大了,根本指揮運作不了。反倒放棄貪念,才能真正發揮自軍的實力。
另外,他這一滿營的編製,還是得到袁紹親許,自選士卒組成。
馬子建先毫不客氣地將自己的嫡係部隊要來後,又將那些戰敗的皇甫嵩麾下編入其中。其中嫡係部隊已被項羽帶得有了精兵的模樣,皇甫嵩的部下又絕對是高素質兵卒。這樣一來,馬子建的兵士戰力,在整個大軍當中,可以說是相當高的。
更重要一項隱形好處就是:他得到了袁紹的信任,可以進入袁紹的核心層當中,參與軍略大事!這跟那些沒被袁紹加封武職的太守、刺史絲毫不同,袁紹名義上留他們在軍中參讚軍機,實際上還是跟馬子建一樣,將他們當豬一樣養著。
進入營帳之後,馬子建果然看到今日營帳當中少了很多蒼蠅,留下之人全都是袁紹的心腹。看來,袁紹還是深知‘獨利則敗,眾謀則泄’精髓的。
“公節來了,快快入座。”
馬子建尚未走到帳中施禮,袁紹便主動招呼了起來。此時高踞在主位上的他,紅光滿麵,頗有一番誌得意滿的神情。
想想也是,一個人能有多少個機會可以指揮十幾萬的兵馬。這種大權在握、令風雲變色的感覺,哪能不讓一位亂世當中有野心的諸侯躊躇滿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