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村子裏,能製住李老三的,也就是李家的老大,李老三的大哥,村長他親爹了。
眼看著事態已經不受自己控製了,村長立刻讓人去請他爹過來。
李老大年事已高,平常基本不出家門,但這不影響他在村子裏的至高地位,聽說老三家的事兒後,他氣得吹胡子瞪眼的,讓人扶著過來,瞪著李老三就是一頓臭罵。
別看李老三平常一副凶悍的樣子,但他還就打心眼的敬重自己的大哥,大哥說一,他不敢說二。
李老大人老了,還是看中一家和樂,他的本意也是勸和不勸離,但李老三一家兩兄弟分家態度都堅決,他雖是長輩也不好過多的幹涉,因此同意李大牛李二牛兩兄弟分家,但隻有一樣,不許李老三偏心過重。
有了李老大的介入,這家分得很順當,雖然李老三還是很偏心的把好東西都給了大兒子,但比起他原本的打算,要好得多了。
兩畝差田,一床被子一床被單,紋銀三十,大米一袋,然後是鍋碗筷盆等七七八八的不值錢的小玩意兒一堆,房間一間都沒有分給李二牛。
李二牛早知道他爹娘偏心,以前都一一的忍著,這次卻是失望透頂,鐵了心的要分家,他明白以他爹對他一家大小的不喜,能分這麼些東西已經是在割肉了,所以也不勉強,隻是要求村長在分家文書上寫明了,自己分家的時候拿到了什麼,分家之後,爹娘跟大哥大嫂住,他每個月隻需給爹娘一人二十文銀錢,然後無需再承擔別的義務。
二十文聽起來不多,但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一筆費用了,這是李二牛唯一能為爹娘做的事兒了,而李老三在這個問題上倒是沒有為難他,很爽快的答應了他的條件。
雙方簽定了文書,這家就算是分了,因為李二牛一家暫時的沒有住處,所以李老三答應給他三天的時間想辦法。
可能因為同情,村長讓李二牛在村子裏選塊兒地方建新房,李二牛便選了現在這塊兒背麵靠山前麵靠水的地方。
雖然這地方風景不錯,但位置已經處於村尾,周圍也就幾戶人家,還都是平常跟大家關係比較淡薄的,村長曾勸李二牛換塊兒好點兒的地,但李二牛覺得這地視野寬闊,離地也近,方便,便認定了這裏。
見他堅持,村長便做好了文書備案,然後把這周圍一大塊兒的地的地契都給了他,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補償。
要說農村也有農村的好處,這建房什麼的,隻需到山上去搬材料就行了,李二牛夫妻平常在村子裏的人緣不錯,加之這次李老三老兩口那麼明顯的偏心已經讓村民們議論紛紛,所以知道李二牛要建新房,大家都積極的上門幫忙。
所謂的人多力量大,三天的時間,兩間土屋就建成了,避免了李二牛一家露宿野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