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起名字啦(1 / 2)

鍾大妮也不是第一天聽到這個了,她彎下腰小心翼翼的澆肥,也得小心不能把苗給澆死了,太陽烘烤著麥苗,這是半個月的太陽天了,稻苗正是缺水的時候,等天氣熱了,更加缺了,村外的第二生產大隊哪兒就有水壩,可惜上流流不到他們第五大隊,隔著起伏連綿的丘陵。修水利最麻煩。

她做了一會兒就看到鍾老太爺風風火火的過來了。兩人澆了一上午的肥,往遠處看,還能看到一片稻花的情景,隻是肚子餓得很,大妮扶著頭眼睛發花。剛好劉隊長走過來,對她二人說:“快點澆!農忙不幹活,年底怎麼繳公糧?”

“知道了,七叔。”大妮悶悶的說。實在是第八大隊的地太貧瘠了。她一鋤頭下去一半都是石頭沙子。現在天氣越發熱了,她挑水澆一次,來回一兩個小時都不夠。鍾老太是個精幹的人,她趁劉七叔走到田埂上,又湊過去說:“七哥,我們老鍾如今就四個勞力,算上大妮也有五個,您瞧瞧,,咱們村日值才七個分到手裏也不多,我們家的底分評的這麼低,老大家也是一把力氣,怎麼也不該才記四個公分呐。”

劉七叔嘴裏叼著草,聞言把草往地上一摔,又看四周無人。頓時也不知道如何發作威風,低聲喝道:“我說你們家是什麼成分?心裏沒數?你看看隔壁吳家村是怎麼評的底分?別說四個公分,三個都嫌多了,你在公社難不成就為了公分幹活?我說鍾家嫂子,你這覺悟可不行呐。”

鍾老太心裏有些堵,之前可不是這麼說的呐。

鍾老爹也壓低聲音,又懇求道:“我知道,七哥覺悟高,是實在俺們家靠著這幾個公分,吃不飽飯,咱們不是七隊,掙不回農業大寨分還倒扣。”

農業學大寨是專門針對人民公社的農業這一塊,首當其衝就是政治身份,其次就是思想覺悟,為了公分幹活肯定是思想不夠積極的表現,鍾老太自覺說錯了話,心裏後悔,看劉七的樣子,並不很願意幫忙。

三兒沒蹲幾天,她還沒出月子,就不得不挺著酸疼的腰身下地了。

別說她了,村裏的女人少有能做完月子的,頭一天生產,第二天就下地的更是數不勝數。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也是在這裏慢慢的樹立起來。無論是修水壩還是下地幹農活。貧農一天能掙七個公分,抵上四毛二分錢。像他們家這種‘右派分子’,成年漢子一天四個公分,也就是兩毛四,三兒也能拿四個公分。她坐在家裏給四妮兒和‘偉華’喂了七天奶,也不顧眾人阻攔的扛著鋤頭下田了。

“偉華”就是鍾家新得的兒子。去大隊上戶口的時候,村裏的黨支書開口問了一句:“偉華,這名字不錯,很有愛黨愛國的意思,咱們生在農村,也是不忘記黨的恩德和吃苦耐勞的美德。”黨支書叫劉得力,膚色黝黑,穿著件灰色的棉衣。說話不緊不慢的,上了戶口,鍾偉華就是大屋劉村的人了。也屬於第五大隊。他愛吃大蒜,說話就有一股味道。三兒抱著兩個娃娃,又塞了兩個雞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