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妮兒放學回家,村小的老師都笑著和她打招呼,她剛來上學的時候,老師一聽說是鍾蓮的妹子,都熱情了幾分。二妮兒在學校就是鐵打的第一名,開始還因為成分的原因不怎麼遭待見。等到後麵就變成班級上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了。
她剛開始和偉華一起上學的時候,四妮兒還想過自己要不要演示一番,循序漸進。可是當她開始上課的時候,就被現實狠狠的打臉了!
誰說六七十年代讀書容易來著?!
誰!說!的!
沒有固定的課本和教學大綱,老師都仿佛是從知青隊裏摳出來的。教學隨心所欲,教學進度相當於沒有,想到什麼教什麼。
課本隻有兩本“學工”“學農”。
四妮兒上輩子記得清清楚楚,她從小學的數學基礎就紮紮實實的讀了六年才開始學解方程式。上了高中才從平麵幾何學到立體幾何。所有教學都是循序漸進有跡可循的。
而這裏呢!
可能今天是加減乘除,明天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式!或許大後天老師忘記了,直接跳過這部分講後麵。
大部分的九零後都是新課改和教育改革以後養出來的。很多人都忘記了,在他們之前,可是經曆了一次次的難度刪減。最後才變成簡易模式的課本。
而在這以前,課本上的題目一點也不含糊,由於學製是五二二模式,大量的教學內容都在有限的時間裏壓縮了起來。沒有幼兒園,也沒有學前班。老師講課飛快,學生都是野孩子似的。屁股都坐不下來。四妮兒旁邊一個同桌都十二歲了。她和鍾偉華是教室裏最小的學生。
她翻開了簡陋的課本。教室裏或許還會漏雨,所以在門口擺著一個木盆。黑板是牆壁上刷了層黑色的油漆。粉筆被藏在櫃子裏鎖好。幾個老師有時候寫著寫著用完了。就叫四妮兒去校長室拿。她一轉身。就看到老師抓著一片紅磚的碎片充當在牆壁上塗塗畫畫。
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學生覺得不對,他們樂在其中。
一年級的第一節課就像是歡迎會。外麵在下雨,裏麵的孩子相互聊的火熱。趴著跪在地上鑽洞。少數年紀大一點或者自製力好些的學生就格外的“突出”。
偉華安排在四妮兒旁邊。他被叮囑要跟姐姐學習。所以四妮兒幹嘛,他就在旁邊跟著做什麼。四妮兒看他一眼。偉華也扭過頭往左邊看一眼。他瘦瘦小小的坐在那裏。被走過來的老師摸了頭。
老師按照課本讀書,也不是普通話,而是夾雜著官話和本地方言。
“雷......濤....滋養了喔門..滴生咩”(泥土滋養了我們的生命。)
鍾偉華和其他小夥伴一樣,一板一眼的跟著朗讀:“雷......濤....滋養了喔門..”
四妮兒:“....噗,哈哈哈。”
她冷不防被打了下頭。轉過身,看到語文老師教誨的目光:“上課,不要笑。”
四妮兒:“哦。”
這樣的情況還不到一個星期,這些村小的老師就記住了鍾宜的大名。都知道這個學生學東西特別快,總共上了幾節課,已經認得不少字了。加減乘除也很快。在其他學生還在懵懂的理解計算的含義。她已經能夠獨立的做課本後麵的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