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能想出來的,打破當前困境的最好法子。
方孰玉何等人物,一點就透。
淨衣庵乃皇家庵堂,裏麵住著的,是先帝留下來的幾位太妃娘娘。她們有品級在身,但卻無子無女。
先帝臨終之時,留下遺旨讓她們都去淨衣庵度過餘生。
這樣的安排,自然是比在宮裏的冷宮中終老,要仁慈得多。也是當今皇室,不同於前朝的寬仁之處。
隻是,淨衣庵不是民間的尋常庵堂,由北衙撥出一隊禁軍輪流守護。皇家再仁慈,也容不得這些太妃娘娘出什麼錯,被天下人恥笑。
莫說平頭百姓,就算他們這些官員,也不能輕易接近。
不過,方錦書若能真進入淨衣庵,那有關於她的所有流言都會煙消雲散。當她和皇家扯上關係,誰還敢在背後嚼舌頭。
若是說她不好,那豈不是說帝後的眼光有問題,選錯了人去陪伴太妃?說她的品性有問題,那豈不是說太妃娘娘也不檢點?
誰要是嫌命活得太長,盡管說去。
還是那句話,皇家再仁慈,也容不得非議皇室名聲的人存在。
女兒竟然能想出這麼好的主意,方孰玉笑著摸了摸她的頭,道:“你這麼個小腦袋瓜子,是怎麼想出來這個主意的?也真是難為了你。”
方錦書揚起笑臉,裝出天真的神態問道:“父親,我隻是聽說三聖庵裏太過清苦,不想去那裏受苦。”
“淨衣庵裏住的都是太妃娘娘哩,吃穿用度想必不會差了。”
聽到她這麼說,方孰玉有些失笑。原來這是誤打誤撞,他還當真以為是女兒自己想出來的主意。
她才八歲,若能想出這麼高明的破局之法,那就近似妖孽了!他自問很了解女兒,絕不具備這等高明的智慧。
“就算是淨衣庵,也是庵堂。”方孰玉嚴肅道:“這份苦,書丫頭可能吃?”
“總比三聖庵好多了吧?”方錦書不在意的反問。
方孰玉嗬嗬一樂,撚著短須笑道:“丫頭,你卻是給我出了一個好大的難題。”
那淨衣庵,豈是想進就能進的?
隻見方錦書狡黠一笑,道:“父親定然會有法子,我相信父親。”
淨衣庵雖然不好進,但方孰玉是什麼人?
一手將延平帝扶上帝位,官至從二品的尚書右仆射。再進一步,就是中書門下的首席執政事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他有謙謙君子之風,且胸中自有韜略。
他擅長於在不動聲色之中解決問題,從一團亂麻之中找出關竅。和他談判,有春風拂麵之感,事後才恍然大悟。
入淨衣庵一事雖難,卻難不倒他。
看著一臉信任的女兒,方孰玉心頭沒來由的升起一股自豪,哈哈大笑道:“好!丫頭都這麼說了,此事就交給為父。”
道別了父親,方錦書的腳步都要輕快許多。
去淨衣庵,是她聽到白氏的話之後臨時起意,但越想越是個好主意。
除了方孰玉看到的好處,她還知道一件事情。就在慶隆元年冬季,先帝的皇妹,也是當今皇上的姑母,靖安公主,因為兒媳婦不孝順,憤而離家到淨衣庵裏住了大半年。
說起這位靖安公主,卻是個厲害角色。她是先帝最小的女兒,生母位份卑微,早逝在宮中。
她卻硬生生憑著自己的本事,獲得了先帝的寵愛。賞了封號,又賜了風調雨順的靖安作為她的湯沐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