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複選名額一起發下來的,還有複選地點。不出方錦書所料,正是在國子監。
參加這次複選,方錦書主要是想去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見到衛亦馨,並沒有想爭奪這個名額的想法。千秋節在十月二十五,那個時候,說不定她已經去了淨衣庵。
“大姐姐,憑你的能力,一定能進入複選的。”她笑著給方錦暉加油。
對,憑方錦暉真才實學一定沒有問題。前提是,如果沒有人從中動手腳的話。
這個千秋節的記憶,她記得相當清晰。這是慶隆帝剛剛登基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大肆慶祝。因為方孰玉的緣故,她對進宮賀壽的學子們特別留意了,但其中並沒有見到方錦暉的名字。
所以,這其中一定發生了什麼別的事情。
不過既然大姐想要進入,她就有必要為大姐揪出那個在幕後做手腳的人。方錦書想到公布名單時唐元瑤的神情,心頭大致有了譜。
九月的京城秋高氣爽,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在京畿大地上,豔陽照在金燦燦的麥穗上,農人們喜氣洋洋地收獲著一年以來的成果。沿著麵頰不住流淌的汗,也掩不住內心的喜悅和興奮。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年景,風調雨順好收成。
這份喜悅,洋溢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皇後的千秋節要與萬民同樂,更讓百姓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就在這個時候,英烈皇太後顯靈托夢的消息傳了出來,受到萬民的歌頌和愛戴。
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大多不會關注皇帝是誰。但對生活在京城的人們來講,當今皇室是仁愛還是嚴苛,是息息相關的大事。
慶隆帝登基之時,血流成河,無數人受到牽連,好些家族被連根拔起。
菜市口劊子手的刀都砍卷了刃口,流出的血在反複衝刷之後,足足過去了三個月才消失了最後一點痕跡。
洛陽城的百姓,也從一開始看法場砍頭的興奮,到後來變成了人人自危的惶恐。
好在,那一切總算過去。這些接連傳出的消息,昭示著當家皇帝的仁慈與恩德。京城上空,往日的惶恐不安、恐懼、觀望等等情緒,逐漸被這兩件大事所掩蓋,英烈皇太後的事跡,重新被人們在茶餘飯後所談起。
在人們這樣高漲的情緒下,方錦書進入淨衣庵一事,也就變得那麼不起眼和順理成章起來。
消息一傳開,方家眾人反應不一。
“我的書丫頭,”方老夫人將方錦書摟在懷裏,抹著眼淚道:“你真的要去淨衣庵?”
這事是方孰才作下的孽,龐氏再也沒臉提過要送方錦書去三聖庵。方老夫人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竟然還是要去庵堂!
“母親。”司嵐笙勸道:“這件事是老爺的主意,也是為了書兒好。”
“祖母快別擔心我,頂多去個一年半載就能回來了。”方錦書掏出絲帕為方老夫人擦去眼淚,笑道:“聽說那裏很是安靜,孫女就當找一個地方習字作畫了。”
“那怎麼一樣!”
方老夫人握住她的手,道:“你在家裏,什麼都有人伺候著。到了皇家的庵堂,哪裏還有什麼下人?不都得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