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安心的是,其餘眾人身體都好得很。老太妃因為年紀大了,有些舊疾在身,但也不是什麼大事,好生調養著便好。淨衣庵在山中,空氣新鮮。眾尼日常勞作,又不耗費什麼心神,身子骨比京中那些嬌養著的貴夫人都要好。
讓方錦書高興的是,她這段時間沒有白練。診脈之後,太醫根本沒有提她身體虛弱,隻說她在長身體,得多吃些。
停靈的這幾日,晚課之後便接著替靜寧做往生法事。
夜裏,靜和自願守靈。
方錦書猜出了這其中必有緣故,麵上分毫不顯。庵裏的氣氛悲傷,音字輩的女尼們麵上也沒了笑容,無心打鬧。
對這些少女來說,她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殘酷的生死。
第四日,宮裏來了旨意。因她是沒有留下子嗣的先帝太妃,按例不能進入太陵,隻能埋葬在距離淨衣庵有兩個山頭的那一片皇家墓地中。
欽天監測算過,根據當家皇室的氣運、先帝生辰等因素,北邙山的風水是最適合安葬。所以,不隻是太陵設在龍脈交彙之處,還設了一個皇家墓園。
那裏,安葬著皇家裏夭折的小皇子、公主;犯下大錯被賜死的有品級妃嬪;還有就是向靜寧這樣無子死去的嬪妃。
和太陵相比,那個皇家墓園就要顯得淒涼很多。
因下葬之人都是福薄之人,除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平時無人問津,生怕去了削弱了自身的福分。連守陵墓的侍衛都隻有兩隊人,守衛稀疏。
隻能說比起那些沒有品級的妃子來說,魂魄還有一個安身之所,不至於孤魂野鬼罷了。
接下來的事,就不用淨衣庵再操心。
寒汝嫣總是先帝太妃,一應規製皆有例可循。欽天監擇了日子,由禮部派出了負責治喪的官員,將靜寧入殮下葬。
方孰玉借著這個機會,跟著隊伍來看了方錦書一回。
為先帝沒有子嗣的太妃下葬,並不是什麼美差。方孰玉身為六品翰林,他願意來淨衣庵一趟,禮部其他官員求之不得。
這次來,給她帶來了兩床厚厚的絲褥,和一些習字用的筆墨宣紙,姑娘家喜歡吃的零嘴等物。
見她活蹦亂跳,氣色比在家中還要好上幾分,他才放下心來。囑咐她好好為英烈皇太後誦經,又囑咐她不要忘了功課,注意身體。
對他的這些殷殷囑咐,方錦書俱都乖乖應下。
看見寒汝嫣和孟然的愛情,在她心頭,方孰玉前世的影子越來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現在這個蓄著短須,身姿俊逸,眼中透著慈愛的父親。
趁此機會,她還寫了幾封信,分別是給母親、方梓泉、方錦暉、吳菀靈、喬彤萱等人,托父親帶回去,給大家報個平安。
除了太醫,淨衣庵中不得進入任何男子。
父女兩人就在門外說了半晌話,方孰玉看著女兒被凍得有些通紅的鼻頭,搓熱了兩手放在她的麵頰上。
寒風把方錦書的小臉蛋吹得冰冰涼涼的,方孰玉用溫熱的雙手捂上。他的動作是這麼自然,護著他的小女兒,方錦書感動得差點滴下淚來。
“怎麼了?”方孰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