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過了年,到了元宵節那日。
靖安公主命人掛起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將院子點綴得流光溢彩。請了眾太妃和靜了都到她的院子裏來賞燈,在小廳裏支起了一口大銅爐,咕嘟咕嘟的煮著鮮香四溢的湯鍋。
湯鍋經過她身邊養著的廚娘調理,哪怕隻是素湯,味道也鮮美至極。這裏的食材比彗音在院子裏煮的湯鍋要豐富得多,除了冬日才有的白菜、蘿卜等蔬菜,還有曬得透透的筍幹、提前鹵製好的豆腐、雪耳菌菇等等。
這些時日的相處下來,靖安公主和眾太妃來往多了起來。畢竟都是從宮中出來的人,閑聊起來也有共同話題。
良辰、美景兩名侍女站在眾女身後,手持長長的銀湯勺,帶著小丫鬟給眾人分湯。
靖安公主讓方錦書挨著她坐著,言談之間甚為親昵。靜和在對麵將兩人的互動看在眼底,眉眼仍是慵懶的笑意,眼眸中的欣喜卻是實打實的存在。
靜了一改之前的風格,麵上掛著淡淡的笑意,舉杯道:“靖安皇姑母,侄女多謝您前些日子的照顧。在這裏沒有別的東西,以茶代酒謝過,回京之後定上門拜謝。”
說罷,她以手遮口,將手中茶湯一飲而盡。
靖安公主挑了挑眉,道:“你想好了?”
靜了既然要回京,那就是打定了要還俗的主意。她作為表姑母,既然聽見了,怎麼著也得照拂一二。
她點點頭,道:“姑母訓誡得是,我想過了,不能再這麼虛度光陰下去。”
在她生病之時,靖安公主除了遣人照顧,還專程探望了一次。在探望中,對她這等自暴自棄的行為,頗為看不上眼,出言訓誡了一通。
這時聽見她這樣說,靖安公主擊掌道:“好!這才是我高芒公主。你年華正好,何必困於往事!回了京,有什麼需要盡管來找我。”
靜了垂眸掩住眼中的情緒起伏,低低應了,道:“思婕謝過皇姑母的恩典。”
靖安公主大笑起來,道:“痛快!隻要你別像之前那般膩膩歪歪,在京裏我還是能替你做主。”她極少做出這等承諾,若不是此時此地的特殊,她也不會關注到衛思婕這個晚輩身上。
聽見靜了要還俗,其他太妃也紛紛恭喜,有的說道:“公主這樣的大好年華,京中子弟定然仰慕追隨。”
還有的說:“公主回了京,可別忘記了我們。”
“我這裏有些東西,要請公主幫忙,替我帶給家人。”
靜了含笑一一應下,從她的麵容之上,已瞧不見之前的淡泊和倦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長袖善舞,不冷落任何人的女子。
方錦書卻在心頭歎了一口氣。
在座的再沒有誰,比她更懂得靜了。她絕不是放下了仇恨,而是將心頭恨意埋得更深。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促使她做出這樣的決定?自己不得而知。
靜了還俗回京,絕不隻是為了重享世俗繁華。
可方錦書翻遍了記憶,也沒有找到有關她的事情。難道,她回京之後,一直那麼默默無聞?這豈不是和她的目的相悖。
小口小口的喝著湯,方錦書覺得這件事極為矛盾,又抓不住重點。索性將其拋諸腦後。
靜了是成年人,也是先帝留下的血脈,她的命運就算自己想要關心,也使不上勁。往後若有機會,回報她這片慈愛之心便是。
待此間散了,已是月上中天。走出滿院燈火,方錦書帶著芳菲回到自己的房中。看著窗外滿月灑下的銀光,她在心中思念起家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