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你看怎麼安排是好?”
安置客人,是當家主母的日常瑣事之一。方錦暉的年紀要大一些,又到了議親的年紀,司嵐笙將她帶在身邊教導著,學的比方錦書還要多一些。
這個時候,方錦書自然要以她為尊。
這一年以來,方錦暉經常協助司嵐笙處置一些事務,隻不過獨自待客還是頭一遭。她略作沉吟,問道:“蘇神醫來了幾人,可有女眷?”
夏荷回稟:“前院來回話的小子說,就蘇神醫帶了名少年,一共兩人。”都是男子,這樣她就不好前往見客了。
如此說來,那少年應該就是蘇良智了,人稱蘇小神醫。方錦書心頭暗暗思忖,明白了對方的身份,便想要先和他交好,留個善緣。
“你跟萬管家傳個話,著他在外院收拾一個客院出來安置,撥兩個小廝一個婆子過去伺候。”方錦暉吩咐貼身伺候她的巧畫道:“炭火、茶水不能短了,晚飯讓大廚房從我和母親的份例裏,各勻兩個菜過去。”
“是的,大姑娘。”
巧畫應了退下,正要掀了簾子出去,方錦暉補充道:“請泉弟弟去一趟,和蘇神醫說說話。”
方家千裏迢迢地將蘇神醫請到了京城,去不湊巧正好遇到事情最多的一天。
方孰玉顯然是分身乏術,司嵐笙又在和方老夫人商議去喬家的章程。她和方錦書都是閨閣女子,不便見外男。
但這樣勞師動眾地請來,卻沒個主人家去招待,也實在是顯得怠慢了。方錦暉知道父親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讓方梓泉過去看看,也能表示方家的誠意。
方錦暉想得仔細,依足了京城的規矩。對蘇神醫父子來說,他們卻沒有這樣講究。蘇神醫的醫術來自父親,稱得上是祖傳醫術,到了他手上越發精進。
因為蘇家家訓,在年輕時,他四處遊曆行醫,居無定所。直到娶了妻子後,他才定居於江南道的常州,憑借一手過硬的醫術開了醫館。
蘇家前麵幾個兒子也繼承父業,隻是在醫術一道上並沒有展露出過人的天賦。直到蘇神醫得了最小的這個兒子——蘇良智,他才找到了衣缽傳人。
幼時,蘇神醫便親自教導,讓連路都走不穩的蘇良智跟著他一起辨識、炮製藥材。到蘇良智大了一些,就帶著他四處遊曆行醫。
蘇家一直相信,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大夫,就得見多識廣。不論是什麼疑難雜症,隻有見識過,才知道該怎樣入手治療。
所以,別看蘇良智年紀尚幼,卻跟著蘇神醫走過不少地方。一些常見的病症,不需要請教父親,他也能獨自開方抓藥。
這個時候,蘇良智放下手中藥箱,打量起院中的陳設來。在這個少年的眼中,京中的一切都是新鮮而有趣的。
“阿爹,你說方大太太到底是患了什麼頭痛,要特意將我們從江南道請來。”蘇良智好奇的問道:“京城這麼多大夫,難道都沒有這個本事?”
他的言辭之間,頗有些為阿爹感到驕傲的意思。
蘇神醫笑了笑,道:“別胡說。京裏藏龍臥虎,醫術高明的大有人在。”他的目光中透出緬懷的神色,道:“當初我在京中住了幾年,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