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彈劾(1 / 2)

就在方慕笛以為他又要欺上前時,崔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轉身退出了房間。

看見他的身影離開,方慕笛渾身一鬆,兩手抓住妝台的鏡子邊緣,才沒讓自己倒下去。跟他的對峙,耗費了她所有的心力。

初雪進門施禮:“婢子伺候笛姑娘歇息。”

她的心頭滿是訝異,作為崔晟親點來伺候方慕笛的人,她的身份不止是丫鬟這麼簡單。原以為連她見了都忍不住心動的女子,今夜難逃崔晟魔掌,不料她卻能全身而退。

在心頭,初雪對方慕笛不由尊敬了幾分。

方慕笛並不知道崔晟為何會放過自己,臥在高床軟枕之上,她隻好一遍一遍地替自己加油鼓勁。想著方錦書曾經跟她說過的那些話,想著胡姨娘,她必須要堅持下去。

她已經放棄了去想自己的名聲,反正已經不可能再糟糕。

接下來的幾日,因方慕笛被崔晟擄走一事,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文臣、勳貴兩個截然不同的龐然大物,因這件事而再起幹戈。

隨著陳情折子的上奏,方孰玉成為不屈權貴的化身,抨擊著崔晟的所作所為。在文臣女眷中,也人人自危,在夫君的耳邊吹著枕頭風。

京中那些勳貴個個擁有特權,時有欺行霸市、糟蹋良家婦女之事傳出。但一直以來,卻都和文官集團相安無事。

沒有觸犯到自己的利益,朝臣們也就沒有切身之痛。

而這一次,崔晟擄走的雖然隻是方家二房庶女,但誰知道他下一個動手的對象是誰?這次不嚴懲他,讓那些勳貴知道害怕,下一次是不是自己的妻女就要遭殃?

在這樣的心態下,文臣們前所未有的團結一心,連政見的爭執也都暫時擱置下來,紛紛上書彈劾崔晟,要求嚴懲。

在這些彈劾折子裏,不止將崔晟以往的荒唐事情再度羅列出來,連他兒時跟隨母親赴宴打碎了別人府裏的一隻碗,都作為他頑劣不堪的證據。

這股彈劾之風刮得如此之盛,其他的勳貴也都遭了池魚之災。

這些人家裏,哪一個沒有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禦史們往日收集了不少罪證,有些似是而非的不夠上書彈劾的,此時也盡都翻了出來。

短短幾日功夫,慶隆帝的案頭上已經放不下這些奏折。他的心腹大太監吳光啟命人拿了幾個竹筐出來,專門裝這些奏折。

一時間,京中的勳貴頓時人心惶惶。在暗恨攪起這攤渾水的崔晟時,也盡都約束子弟,夾起尾巴做人。

而慶隆帝的態度,也令人玩味。

所有的彈劾奏章,他都留中不發。隻下旨加封了方穆一個特進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的虛銜,以示安撫。

這樣的舉動,便讓群臣摸不著頭腦。若說皇帝要替方家主持公道,怎麼不下旨命崔晟即刻放人?若說皇帝是要嚴懲崔家,但卻不批複奏章,也不下旨訓斥。

於是,跟歸誠候府處境相似的安順候府試探性的上了一道奏章。他在奏章裏替崔晟鳴不平,稱崔晟和方慕笛兩情相悅,卻被方家怕名聲受累,而棒打鴛鴦。

在他的奏章裏,崔晟儼然化身為一名情深意重的男子,有擔當有責任心,苦求方慕笛而不得,才做下那等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