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卑不亢(第二更)(1 / 2)

在殿試時能做到這樣的專注程度,而不受任何外物所影響的人,就算是一直在禮部任職的吳尚書,也沒有見過幾人。

除了他,宣政殿內還有一眾大儒。他們有的是朝中重臣,有的是垂垂老矣的致仕老者,有科場前輩更有民間隱士。

殿試這樣的國之大事,按說隻有朝臣才能和皇帝同殿考較這些學子。但慶隆帝頒了聖旨,邀這些大儒前來,這等藐視規矩之事,也隻有慶隆帝才有這樣的魄力。

這其中的原因,吳光啟最清楚。慶隆帝說過,他需要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朝中利益牽扯太深,不如這些民間大儒單純。他們的評判,是最客觀的,也許是最有價值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鬆溪書院的塗山長了。他已快到古稀之年,卻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本就是前朝大儒,是高芒建國後的第一任國子監祭酒,如今的蘇祭酒正是他的學生。

殿試的時間長,六十以上的老者在宣政殿中都有座位。和其他老人不同,塗山長坐得如鬆柏一般筆直,眼神如年輕人一樣銳利,仿佛時光從未在他身上停留。

權墨冼是鬆溪書院的學生,對他塗山長很是欣賞。見到他在殿試中如此表現,眼中閃著驕傲的光芒。

大半個時辰後,權墨冼寫下最後一個字,以一個漂亮的鈍筆作為結束。

狂熱的神情逐漸從他麵上褪去,細密的汗珠從他如刀裁一般的鬢角處沁出。他審視著自己前麵擺著的這頁紙,嘴角微翹。

放下筆,他向一旁看去,正欲將之前作答的紙張整理好,卻抬眼看見吳光啟執墨的手。他並不認識這名深得慶隆帝信任的心腹太監,但卻認得他身上的品級服色,不由唬了一跳。

這不是殿試開始前,伺立在皇帝身側的那名內侍嗎?

他忙起身,拱手道:“小生謝過公公。”

權墨冼的態度不卑不亢,讓關注著他的眾人眼睛一亮,暗暗在心頭讚許。吳尚書心頭想著,若換了自己在他這個年紀,突然發現是皇上跟前的內侍替自己磨墨,定會誠惶誠恐不可。

吳光啟微微一笑側身並不受禮,示意小太監將收集整理好的答題紙張放到他的案幾之上,帶著人退了下去。他是受了慶隆帝的命令前來,並不是為了他。

饒是權墨冼鎮定功夫過人,在反應過來後也吃了一驚,忙躬身朝著慶隆帝深深作了一揖,才重新落座檢查起考卷來。

若仔細看,他拿著紙的右手在微微顫抖。顯然,得了皇帝關注,他內心並不平靜。

何止不平靜而已?陣陣狂喜湧上權墨冼的心頭。

在這個時代,習得文武技,貨與帝王家,是每一個胸懷大誌之人的目標。無論有何等的抱負,若不得一國之君的賞識任用,隻能暗自唏噓而已。

滿腹經綸而最終潦倒一生的人,曆朝曆代都沒有少了去。

對權墨冼的抱負理想來說,有了這樣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無論殿試成績名次如何,光看慶隆帝對他的另眼相待,他就能獲得足以夠施展的舞台。

更何況,他對自己這份答卷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