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以假亂真(1 / 2)

而在前朝末年,下動蕩皇權式微,皇帝的命令甚至不能出京城。這讓前朝的末代皇帝終日惴惴不安,難以安眠。

他既無力回,又不能忍受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那個時候,朝廷還在勉強運作。各地有陽奉陰違的官員,也有仍然忠心耿耿向著朝廷的官員。每年的秋收,仍照常進行,雖然收上來的錢糧越來越少。

空印這樣的官場慣例,原本就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沿用的一項規矩。為了避免他用,在空白賬冊的每一頁都蓋有騎縫章,戶部對此也從不幹預。

但是,這件事卻觸碰到了前朝末代皇帝敏感的神經。

他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認為連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京城,也都對他欺上瞞下、互相勾結。再加上越來越少的錢糧,更認定了這其中必有貪腐。當即下令嚴辦,所有涉案人員,一律按欺君重罪論處。

一時間,大內禁軍四出,京城裏百官惶惶然。上至戶部尚書,下至押解錢糧進京的吏,紛紛論罪。

戶部尚書、侍郎,各州府的主印官,盡皆處死;佐貳官、吏杖一百,充軍邊地。聖旨一下,百官膽寒。

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朝廷,因為這個空印案,愈發雪上加霜。忠貞的老臣紛紛上書,求皇帝收回成命。卻被皇帝認為是勾結罪犯,一律處死。

這樣一來,京中的朝臣被殺了半,剩下的哪裏還敢多言?看見這等局麵的智者大儒,知道局麵無可挽回,紛紛掛冠而去。如今鬆溪書院的塗山長,便是其中一員。

而這聖旨,也隻是仗著大內禁軍的武力,在京中才能執行。那些在地方並未上京的主印官、佐貳官等等,摸了摸自己脖頸上的人頭,紛紛起了別的想法。

皇帝的殘暴無情,讓他們無法再保持忠心,開始尋找各自的出路。

毫不誇張的,空印案,是壓垮前朝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後一根稻草,加速了其滅亡的速度。

有了這個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高芒立國之初,先帝就將戶部核對錢糧的慣例做了修正。各州府地方在出發前,將錢糧登記造冊,蓋上官印,並攜帶一份蓋好騎縫章的空白書冊。

待抵京清點審核之後,再根據戶部清點的實際數量,在空白書冊上填好,並標注路途中遭遇的情況。這樣一來,其中的損耗便很清晰,一目了然。

出發時是多少,抵京後又是多少,因為什麼原因而損失了多少。既能杜絕弄虛作假和貪腐,又能節省時間,體諒了官員的辛勞。

唯一增加工作量的,就是戶部的官員們。因為這項事務,戶部比前朝多設了一倉部司,專門核查此事。而主管倉部司的郎中,又被稱作司庚,是個肥得流油的職位。

各州府要想順利交差,就得等到稽核完畢後,才能離京。而這稽核的最後一道手續,就需要司庚用印簽字。這一番孝敬,自然不會少了去。

下州府,有窮有富。比如江南道的揚州等地,每年孝敬上來的銀錢就不少。這些孝敬,也不是倉部司獨吞了。戶部拿一半,再分給倉部司的員外郎、佐貳官等人,剩下的就是司庚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