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彤萱的親事已經無可更改,但吳菀靈還有選擇的機會。
雖然喬世傑對她有意,但他才剛剛回家。這兩年多來在他身上產生的變化,眼下還看不出來。能不能值得托付,還需要仔細考慮。
所以,方錦書讚成讓吳菀靈仔細想想。
“靈妹妹,你是怎麼跟他的?”
“太突然了,我讓我想想。”吳菀靈緊張地看著方錦書,道:“我這樣答他,對不對?”
“怎麼不對。”方錦書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道:“他才剛回京城幾日,你也才頭一回見到他。自然是該需要有時間來仔細想想的。”
時間,能明一切。
吳菀靈才十三歲,眼下又正快要過年,翻了年就是春闈。親的事情,真的不用急在這一時片刻。
作為喬家嫡長子,喬世傑連著三年未曾在家中過年,這次回來,家裏自然不會再讓他如此怠慢了。
為著喬家麵子,所有該他出席的場合,一應都不能缺失,忙碌得緊。
而他這次回來也都想得清楚,並不會和家裏對著幹,極為配合。隻是當初那個少年郎已是一去不複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苟言笑的青年男子。
或許是經曆了坎坷,喬世傑的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要成熟。在處理家族事務之時,他也抽出時間來,去了鬆溪書院一趟,將喬太太在臨終前交給他的信送到。
陸詩曼這次雖然生的是女兒,但她年輕還輕,總能生出兒子來。
喬世傑從來就沒有指望過,將來喬家的資源還會全部集中在他身上。他必須得利用眼下自己還是喬家唯一嫡子的身份,替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後路。
所以,慶隆六年的春闈,他勢在必得。
哪怕是過年,他也沒有絲毫放鬆自己,每日早起晚睡,閑暇時都在苦讀。就連對吳菀靈的心思,都暫且放下了。
哪怕她遲遲沒有答複,他也並不著急。總要等到春闈之後,他有了功名,才有顏麵去吳家提親。
過年,總是最熱鬧的時候。
一年的辛苦,終於可以輕鬆下來好好休息。洛陽城裏外地的客商都陸續回家團聚,城裏少了許多人,喜慶的氛圍卻沒有減少。
尤其是今年北方經曆了蝗災,渡過了秋糧銳減的危機後,人們更是想要好好慶賀一番。
皇宮裏傳出了旨意,除夕之夜在津橋頭至定鼎門這根筆直的中軸線上,燃放了一場盛大的煙火,與民同樂。
這一夜的煙火,規模空前的盛大,多少年後,人們都仍然津津樂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慶隆六年宣告到來。
轉眼間,就過了十五,全年最長的休沐假期過去後,人們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今年暖和的快,雪也融化的早。隨著通濟渠、永濟渠兩條貫通南北大運河上的冰雪消融,洛水碼頭上也開始繁忙起來。
春耕還未開始,地裏的活還不多。這裏一忙,賦閑在家的村民們便知道了消息,先後來到碼頭上做零工,掙點零用花銷,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