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勢不可擋(1 / 2)

在忙忙碌碌之間,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十月。

司嵐笙將婚禮的事情理順,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三書六禮中,唯隻剩“親迎”一禮,隻需按部就班即可。

而朝局之中,隨著太子挾賑災之功回歸,廢太子的聲音嘎然而止。有了關景煥的輔佐,太子的地位越發穩如泰山。

但齊王的詹事府也毫不示弱,有了方孰玉作為帥才,運作良好,廣納賢良,做成了好幾件令人稱讚的大事。

比如資助寒門學子、推廣節約筆墨的鵝毛筆、協助安置今年受災鰥寡孤獨的民眾。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功績,獲得朝中不少人的擁戴。

太子與齊王勢均力敵,朝局保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風平浪靜。

就在這個時候,朝中發生一件大事。

慶隆帝下旨,成立了驍騎衛,掌軍中、禁中、勳貴、百官之犯罪、貪汙的偵緝、審訊、判決、情報及軍事武器研發等職責,具備獨立偵訊、逮捕、判決、關押拘禁的權利。

這等於是在大理寺之外,建立了一整套獨立的、專屬於慶隆帝的辦案機構。這支精銳的軍隊,脫胎於影衛,隱秘而無聲,令人從無聲處領略到震懾。

同時,任命忠國公府武正翔為二品驍騎衛指揮使,成為憑空出現在朝中的二品武將。

武勝統領北衙禁軍,而武正翔又橫空出世。

忠國公府一門出了兩名二品武將,慶隆帝對忠國公府的信任,令其聲望,一時達到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態勢。

然而,像驍騎衛這樣獨立於三司,隻忠於皇帝的機構,朝臣怎會坐視其順利誕生。

影衛的存在,百官都略有耳聞。但影衛要光明正大的成為驍騎衛,擁有稽查百官之權,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時間,禦史台紛紛上書,進諫的折子如同雪片一樣從全高芒各地飛來。朝中重臣按兵不動,觀望著動靜。

但慶隆帝決心已下,豈會如此輕易受到動搖。

高芒開國,在他這裏才到了二世。

眼下看似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實則暗潮湧動。

接連發生的刺殺事件,不論是白夜組織還是慶功宴上的死士,都令他嗅到了背後掩藏著的危險。那陰影中的黑手,隻是稍露端倪而已。

他需要一支精銳,完全值得信任的、裝備精良人人卓越的精銳。

驍騎衛的誕生,勢不可擋。

在見識到慶隆帝的決心之後,一眾朝臣便也偃旗息鼓,安分下來。難道,非要付出鮮血的代價,才要認清現實嗎?

就連禦史台裏最不怕死的老骨頭,這次都不敢跟慶隆帝死諫。

他們並非怕死,隻怕死得沒有價值。

若當今皇帝是昏君,做出的是怒人怨之事,他們自當悍不畏死,以博得一個身後美名。而建立驍騎衛,隻是對百官不利,並非昏庸之舉。

幾番衡量之後,便放棄了與慶隆帝的較量,驍騎衛衙門正式建了起來。

慶隆帝用鐵與血贏得了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武正翔,以冷靜桀驁的姿態,迎擊著所有的攻擊,絲毫不顯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