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世家,當真油滑如鼠,奸詐如狐!”
慶隆帝大步流星地邁進房門,解下披風甩到一側,一章擊在書案之上。“嘭”地一聲之後,書案發出令人牙酸的咯吱聲。
他自習武,手上的勁道不。
“皇上,仔細您的手。”吳光啟忙上前伺候。
慶隆帝還不覺解氣,大馬金刀地往龍椅上一坐,伸手道:“今的,拿來給我瞧。”
吳光啟知道他的意思,連忙將今他剛整理好的名錄奉上。
慶隆帝快速瀏覽了一遍,道:“你瞧瞧,滿朝文武都對世家不滿。他們呢?倒是沉得住氣。”
他有心對付世家,削弱世家對皇權對下的影響力。所以,才縱然百官彈劾。
但事情既然越鬧越大,他作為帝王,必須要解決這件事。
就算被先帝清洗過一回,事隔幾十年,世家重新恢複了些許元氣。上百年的經營,不是這麼容易對付的。
在世家手中,掌握著不少資源。比如:馬場、鐵礦、人才等等。
而且,五姓七宗同氣連枝,若想要對盧家動手,其他世家勢必不會袖手旁觀。
高芒建國至今兩朝,看上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慶隆帝自己卻知道,內憂外患不少。所以對世家,他再怎麼想要將其連根拔起,他也隻能徐徐圖之。
在這樣的情勢下,他在等,等世家自己出來請罪。
但直到今日,各大世家仍然穩如泰山,任由彈劾奏章像雪片一樣飛向禦書房的案頭,也不為所動。
這一場較量,就是比拚誰更沉得住氣。
是慶隆帝害怕朝局失控,先召見世家;還是世家耐不住性子,先行服軟上折子請罪。
然而已經過去了好幾日,世家仍然按兵不動,這怎麼不讓慶隆帝動怒。
吳光啟不敢多言,上前伺候著茶水。
慶隆帝捏了捏眉心,將此事放在一側,打開其他的折子挨個看了起來。全下,每日發生的事情何其多?能呈到慶隆帝案頭的,哪一家都是大事要事。
這次折子,都附著政事堂的處理意見。他挨個看著,用朱砂快速批著。政事堂意見沒問題的,就畫上一個圈放在一旁,覺得不行的,便另外給了處置意見。
他政務嫻熟,動作很快。
埋頭一個多半個時辰,就批完了這批奏折。剩下的,就是禦史台呈上的。
剛剛打開頭兩個,就是彈劾寶昌公主駙馬的折子。
慶隆帝怒上心頭,將折子往地上一擲,喝道:“寶昌呢?駙馬呢?讓他們來見我。”因為世家,這幾日他本就積壓著一腔怒氣。這會看見子女不肖,越發生氣。
他的家教一向很嚴,這種罔顧百姓性命之事,到了他這裏,無論如何都過不去。
當日,太子為何失寵,其中也有縱著寶昌公主,敢在光化日之下,要林晨霏性命的緣故。
慶隆帝在表麵上沒有過問此事,任由靖安公主去處置了。但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情,他如何會不知。
沒有招來問話,不過是看在廢太子妃薑氏的份上。
他是皇帝,隻要問過了罪責,就不得不進行處置。然而,雖然沒有問罪,但寶昌公主從此便失去了他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