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功疑惑黃極到底是不是他們學校的人時,黃極已經來到了同濟醫院。
今天院長在辦公室,突然人事辦公室的小方敲門進來說道:“洪院長,剛才呂慶功教授給我院發了一封郵件,是介紹信,推薦他們學校的一名本科生到我們這裏麵試。”
“還說也給您發了。”
洪院長哦了一聲,登上自己的電子郵箱,果然看到一封半小時前的未讀郵件,是呂慶功教授的個人郵箱發來的。
信上內容簡單介紹了一名複旦大學的本科生,另外還附件了一篇胸內科方麵的論文。
洪院長沒有看論文,隻是注意到介紹信最後說‘實事求是’、‘酌情聘用’等字眼,便明白了。
“讓呂教授寫介紹信,看來是有點關係的,不過真要是優秀人才,他直接給介紹到自己大學的附屬醫院了,哪還會推薦給我?”
“看樣子一般般啊,恐怕看在誰的麵子寫了封推薦信而已。”
洪院長很快判斷出這封信的性質,並沒有下載那篇論文,隻是對小方說道:“好了,我知道了,你聯係一下這個人,讓他明天下午兩點來麵試,他來了你就讓老盧見一下。”
“呃……洪院長,他已經來了……”小方說道。
洪院長一愣,暗想這人還挺積極,半小時前呂教授幫他發了封介紹信,現在竟然就趕來了。
“就在外麵?”
小方說道:“嗯,他說他老師親自給您發了介紹信,我讓他先在休息室等候,然後我過來向您求證,是不是也受到了介紹信。”
洪院長啞然失笑,心想呂教授寫封介紹信也就客氣客氣,不算他老師,這倒是個會順杆爬的人。
“行吧,既然到了,你讓他來我辦公室吧。”洪院長笑道。
不一會兒,小方就領著一名年輕人走了進來。
這正是黃極,他微笑著走入,說道:“洪院長你好,我是呂慶功教授的學生,我叫華墟。”
按照信裏的說法,華墟不算呂慶功的學生,不過呂慶功上過不少公開課,非要說是他學生也是可以的。
洪院長看出‘華墟’的小心眼,笑道。“嗯,你的論文我已經看了,隻能說還可以吧。”
他根本沒看,純粹是根據呂慶功介紹信的措辭,以及‘華墟’急切麵試的態度,判斷其才華。
果然,黃極表情有點急了,說道:“其實……其實論文我沒寫好,我還有很多觀點……”
洪院長根本就沒看論文,隻能說道:“是嗎,那你說說吧。”
接下來,黃極便開始磕磕巴巴地闡述自己的論文內容,他是從呼吸道與消化係統密不可分的關係講起,直接銳利地提出消化係統的疾病,會直接、間接地引發許多呼吸道疾病。
人的腸道,幾乎就是第二個大腦,它們具備人體除了大腦以外,第二發達的神經網絡。
通過‘討好’、‘保護’、‘改變’腸道內的菌群,可以直接向大腦及所有器官發送‘指令’。
幾乎所有內科疾病,都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人活著,就是為了腦子和肚子。思考與消化,是人體第一與第二重要的功能。
其實中藥的基本藥理便是如此,一部分中藥在這個時代,被破解出含有特定的化學藥品成分,這些成分被吸收,治愈某種疾病,繼而產生如西藥一樣的作用。
這是已然被破解的,可以科學解釋的。
可是還有更多的怪藥,根本無從破解,仿佛巫術一般。
因為藥方內不存在任何能治愈此病的化學成分,可偏偏就是有緩慢的成效,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中醫的所有內服的中藥,百分之五十都會改變人體腸道菌群的結構,或者是激發某些特定菌的活躍性。菌群分泌的化學物質會傳遞到身體各處,主要是傳遞給大腦。
如此由腸道命令大腦指揮免疫係統,或者命令其他器官調動生理所需,最後解決疾病。
這是個自然而緩慢的過程,主要利用了人體內的微生物。
隻是內在過程,中醫自己都不知道罷了。無論是本草綱目還是千金方,都是典型的經驗著作。
因為不了解細菌,所以中藥的藥理,主要以經驗之談,附以‘陰陽調和’,‘外邪內邪’等說法,作為底層邏輯。
而西醫從來沒有好好研究過,中藥對於人體微生物生態圈的影響,所以始終不理解中藥為何有用。
事實上,治病的是細菌。
那些微生物們,為了適應中藥導致的環境變化,率先以極快地速度做出改變,短則數日,長則數月,繼而宏觀影響整個人體的生理運行,和器官功能的發揮,最後令身體出毛病的地方,在自我調節下變得健康。
中藥中,包含了改變菌群的物質,也提供了相應的營養,如此而已,是細菌在‘治療’它們賴以生存的人體。
這是黃極在研究中醫後發現的,他光看書,根本看不懂中藥的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