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 / 3)

<

話說憶之在蘇子美婚假過後,當班的第一日,邀約盛毓貞趁著午休之際去探班。又特意下廚,用嫩筍、小蕈和枸杞頭等食材放入滾水中焯熟,切丁,用胡椒、鹽入粥熬煮,待至出鍋,淋上香熟油、醬油、滴醋拌勻。

憶之讓杏兒蕊兒嚐過,二人紛紛讚堪比溫家茶食店的三脆羹,憶之聽後十分得意,便讓蕊兒裝入食盒,自己則遂杏兒回屋更衣妝奩,三人又嬉嬉鬧鬧出了院子,往大門去。

忽聽一聲姑娘,憶之止步回望,見晏榮腳步匆匆趕了過來,憶之道過萬福,晏榮作揖,說道:“不知姑娘要往哪兒去?”

憶之道:“我正要去軍巡鋪探視表哥,不知晏榮叔何事叫我?”

晏榮笑道:“官人正叫姑娘去清明院研墨呢,既是約的表大哥兒,不如先回了,改日再去也成。”憶之納罕,問道:“父親有急事沒有?我這一趟出門可不隻是見表哥,還有禦史中丞盛大官人家的大姑娘,還特意做了菜呢。”

晏榮笑了笑,說道:“老奴也不知,官人隻說讓姑娘去,並未說其他的話。”憶之聽了更加納悶,遂囑咐蕊兒先將三脆羹送去,又說自己遲些時候再過去。蕊兒應聲去了,憶之便隨著晏榮,帶著杏兒往清明院去。

乃至書房,杏兒留在廊下,憶之進到屋中,隻見書案上鋪著毛氈,案上點著一盞油燈,紙筆硯台具備,堂內卻並無一人。

憶之信步到書案旁,取了少許水來研墨。

正研墨之際,忽見宣紙下露著一本書的一角,不覺好奇,放下墨,抽出書來看。

隻見書名為《說苑》,書中夾著一張信箋,翻開一看,正是蘇子美大婚那日,自己親筆寫下,交於杏兒找幫閑送去給富良弼的那一張,又仔細看書,正是吳王欲伐荊,舍人迂回勸誡這一段,霎時一驚。

忽見有人往堂中來,抬眼一看,是她的父親晏紓,憶之不覺跌腳,慌忙跑到他的跟前,一時不知所雲,隻是滿口喊爹。

晏紓沉聲道:“連你也要氣我?”

憶之應答不上,晏紓背著手,往前走去,繼續說道:“我原以為,‘子來何故露沾衣’是你想勸誡良弼,效仿吳王舍人迂回勸誡,後來才解深意——那舍人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你這是,在給富良弼通風報信啊。可見,他要娶娼妓為妻這一事,你不僅知情,還參與其中……”

他停頓了大概兩三句話的功夫,轉過身來,一時滿眼悲戚望著憶之,轉眼又怒道:“跪下!”

憶之噗通跪下,不覺又悔又恨,一時紅了眼眶。

晏紓緩緩踱步,在書案高椅上坐下,一麵翻著《說苑》,一麵說道:“他深知那女子來自地下城,且仍受挾製,卻要為那女子脫去妓籍,三媒六聘,娶作正房,他被那女子迷了心竅,數日奔走,上下打點,多少人在背後恥笑,他是瘋了呀,怎麼連你這麼水晶心肝的一個人,也跟著一起瘋了?”

憶之不敢說自己曾勸過,二人並為此發生爭執一事,隻是紅著臉,悶聲不語。

晏紓又道:“焉知不是那文家小二在背後搗鬼,他想娶你,故意討好三哥兒,以買詞為名許以錢財,拉攏人心。又故意調唆弼哥兒,幫他奔走,請人吃席,上下打點,使這已經瘋了的人更瘋魔,好叫自己如願以償。他的手段同他外祖當年吞並汴京大小茶行時的行徑簡直是一模一樣。”

說著,又哂笑了一聲,說道:“‘人以好誘之,無不取。’他可深知這個道理。”

憶之並不知道這些事情,一時發懵,不知該如何是好。

晏紓又高聲道:“那文二郎想瞞天過海,遮著我們的耳目,不請他父親出麵,私下為蘇緲緲脫籍,焉知稅戶案裏也有我的體己。”

他又冷笑道:“今日我當著良弼的麵將蘇緲緲的脫籍文書燒成灰燼,他氣地渾身打顫,卻連聲氣也不敢吭,也不敢上前來奪。這是為何,因為他心中有愧,他自知自己的行為又多愚蠢下流!”

須臾,又眼望長空,噙著淚,感慨道:“我雖執意與他決裂,到底不忍他自毀前程,他恨我也罷,他日體會得來,感激我也罷,我再不會放在心上,今日後,你也不必再理他,就此形同陌路吧。”

憶之隻覺猶如萬箭攢心。

晏紓雙眼射著憶之,問道:“你可聽清楚了?”

憶之不敢回答。

晏紓繼續說道:“至於文二郎,也不許再見。”

憶之抬起眼來看他的父親,驀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她忙道:“爹,爹,他做這麼多都是為了我……”

晏紓冷笑道:“他若心思純正,為何不導人向上,緒哥兒也就罷了,良弼一心追查‘鬼樊樓’一案,他深知其詳為何不肯透露半分,助良弼揚名立萬,反倒為他求娶一個下流娼妓出盡氣力,可見心思歹毒,並非善類。”

隨即,又痛惜道:“憶之,你千萬不可被那金燦燦的富貴遮蔽了耳目,而不去看清事實真相!”

憶之不住搖頭,一時紅了眼眶,說道:“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