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中的孩子很難教?注意不要踩到孩子的地雷。
讀國中的小鮮肉就是想要做自己,為了要證明自己能作主,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鮮肉想告訴媽媽:“我跟妳不一樣,我長大了,妳沒有發現嗎?”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必須是有點黏又有點不黏,父母應避免踩到孩子的地雷。
批評子女的行為
小鮮肉去補習班補習,在公交車上睡著了,老師打電話到家中查問,回家時媽媽便興師問罪:“那麼短的距離,你也睡得著?我早就告訴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網,那麼晚睡……”
雖然媽媽說得對,但是媽媽賺到了道理,得到的卻是小鮮肉對媽媽的不滿。本來應該是恨自己的,但因為被罵,小鮮肉開始遷怒,將倒黴的氣轉到媽媽的身上,覺得媽媽應該負責。
批評子女的朋友
媽媽知道小鮮肉的某些朋友有品行的問題,希望小鮮肉能保持距離。
媽媽說:“不要與某某人交往,他會把你帶壞的,他簡直是你的最佳損友。”
小鮮肉不會覺得媽媽在關心自己,隻覺得媽媽在攻擊自己的朋友,基於正義感,一定要保護朋友,開始對抗媽媽。
“怎麼大人都是這樣,他隻是不愛讀書而已,他並不是壞孩子;再說,妳不信任我嗎?妳覺得我沒有判斷事情的能力嗎……?”
如何溝通是媽媽的最大挑戰,單純的好心不表示子女聽得進去。
糾正口頭禪
國中生有很多的口頭禪,但隻要父母一糾正,彼此的溝通關係就結束了。
小鮮肉愛說:“屁啦!”
“屁是什麼意思?”
“會不會被誤解你很愛放屁?”
“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時,很喜歡講:“靠北!”
媽媽覺得聽起來刺耳,對小鮮肉說:“有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
小鮮肉嘴硬認為:“不會呀,我覺得很酷!”
“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做父母的有權利規範這個空間的環保標準,所以至少在二十歲以前,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這是對父母的尊重。至於將來你為人父母,想規劃什麼樣的家規,由你自己決定。”媽媽說道。
喜歡做結論
父母提供經驗分享時,最好讓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將結論告訴他。如果父母的分享隻是分享,讓教化隱藏於無形,子女通常會參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會問為什麼,反而不會去想對自己有何好處,尤其是和媽媽關係親密的兒子,此時會把媽媽看扁,甚至和媽媽對立。
國中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隻要結論是媽媽說的,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也會有其他好主意,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鮮肉想告訴媽媽:“我跟妳不一樣,我長大了,妳沒有發現嗎?”
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會讓你信任。小鮮肉曾經嚇唬媽媽:“有很多事我並沒有完全告訴妳。”
媽媽擔心小鮮肉受到朋友的影響,坦言的說道:“我覺得你一定會被誰影響。”
偷看隱私
為了了解小鮮肉,媽媽常會忍不住去偷看小鮮肉的日記,看了又擔心,擔心就忍不住去問,問了就穿幫,親子關係因此破裂,得不償失。
事實上父母尊重及相信孩子,國中生會很感激的,所以千萬不要偷看他們的信件或日記。媽媽想:“又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看看會怎麼樣?”
但是小鮮肉的想法是:“希望不受媽媽的幹擾,想擁有一片自由不受監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