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故事 十五(1 / 1)

在多少年前,李紅和表姐的大舅原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他從小就聰明好學,經過那時在市裏區小衛生院當內科醫生父親的熏陶,到了初中也懂了不少治病的醫學知識。

初中畢業後,下鄉到了雲南的偏僻的鄉村,因有一技之長就被當地的公社看中,經過一時間的培訓,當了赤腳醫生。

大舅有了父親的指導,如魚得水,沒過多長時間,醫術很好,看好了不少當地得了病的村民,有了名氣。

爾後,國家恢複了招收工農兵的大學生,父親被保送到省醫學院,在精神病和精神衛生係進行學習。大學畢業了,由經國家統一分配,他到昆明安定醫院當了醫生,也結識了一位漂亮的女護土,兩人戀愛結婚,成了李紅的舅母。

以後,再趕上全民下海創業的大潮,大舅離開了醫院也下了海,久經艱難和反複,才成立了一個私人小型的心理谘詢,疾病防治機構。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了省內一家綜合性大型心理谘詢,治療中心。

可那時,大舅下海成立省內外第一家私人心理谘詢,治療的小機構,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省內外除了公安係統管理主治瘋子的醫院外,沒有人開設這樣的醫療中心。

可這位很有前瞻眼光的大舅醫生,己看出了全民經商,和創業致富,初期私人資本積累的大潮下,競爭異常激烈。

在打破了城市一般人的平穩鐵飯碗後,人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都有了千變萬化。各行各業,各種人群施展了,各自的本領去維持生存,或掙錢致富。

貧富的差距也會拉大,競爭更加白熾化,對物質追求也更加強烈。

可天上不會掉給人人一個大餡餅,失業和下崗,經商和創業的成功失敗,貪欲無盡,野心和妄想,想盡手段奪錢的等,這些突如其來的現實狀況會給一些人們的精神帶來無盡的衝擊。

那些無法麵對這衝擊的一些意識脆弱人們,精神心理上一定會帶來創傷,患上這種與那種心理障礙,和疾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樣的人們越來越多,在有權勢地位,和富翁大款的眾人也不在少事。

患憂鬱症,和其它精神障礙的病例也會爆發性的增長。一些國營企業的管理者,和私人企業裏老板和員工心理裏的對立情緒,和有礙於發展,甚至危機的事件都可能發生。

他就以上的判斷,認為成立這一家還無人敢幹的心理谘詢,治療機構大有前途。結果,這個想法完全正確,創業成功了。

李紅和表姐講敘了大舅的創業成功,也給她們三人一些啟發。

金梅說出了心理的想法:

“表姐,李紅,我覺得大舅老板的成功就是天時,地利,人合缺一不可。大舅,舅母青壯年時,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的好時光,又智慧地考慮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夫妻倆人一心一致,又有組織,認識好品德人才團隊的優秀能力,才有了成功”

李紅和表姐點了點頭,都讚同。

表姐也深有感歎回憶:

“是啊,結婚男人創業或事業有成的後麵,都有一個不怕艱苦,不怕失敗全心支持他的好妻子,這確是中外所有成功男人的標配。

我聽我媽說,當初大舅,舅母兩人到姥姥,姥爺家聚會時,提出要辭職下海,遭到全家人的反對,都認為端著銀飯碗多好,非要辭職單幹,這不瘋了嗎?”

可就舅母一個人讚成,她認為丈夫在安定醫院做治瘋子的醫生,即危險,又沒有發展前途,連她都不想幹了。果然,大舅就真的辭職了”

李紅也跟著回憶:

“是啊,我爸也和我說過,大舅創業初期,租房臉又招人,置買所用物品,走關係把多少年積蓄都花光了,舅母把自己的金手飾全賣了。

最後,大舅向唯一的弟弟借錢,舅母也向娘家的兄妹借錢。那個弟弟當時,也開了個百貨店也很些錢,可他寧可寵著兒子一投千金,也不借他大哥?。

我媽說服了我爸,借了大舅一些錢,表姐的爸媽也籌措了一萬多元。可那個會算計的三舅不但一分不借,而且私人說我們是傻子,那借的錢都打了水漂。

表姐一聽到這又笑得出了聲:

“哈哈哈,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們兩家的那些為大舅渡過了難關,他發達暴富了,為了達謝我們。把我們的籌資作為了中心的股份,我和李紅家成了第二,第三的大股東。。

這些年,我們兩家的年分紅都夠買幾個二百平方米的大單元樓房呢。要隻靠著我爸媽在單位的工資,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夠我出國留學,買寶馬車的,連供我上大學考研都夠嗆”

金梅聽了她們倆人的講敘才知道大舅,表姐和李紅這三家人有著不尋常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