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豫章問世收賢才(1 / 1)

天空中細雨蒙蒙,時值初春,本是萬物複蘇的好時節,而遠在江南的豫章城牆上卻是血跡斑斑。剛剛經曆過一場小規模戰役的豫章城,讓城中的百姓感到恐慌。

揚州本是富庶的魚米之鄉,百姓應當是在此安居樂業的地方。但亂世之中,又有何人能片瓦遮身呢。

自十幾年前的黃巾之戰伊始,這大漢的天就變了。各地的起義軍燒殺搶掠,各路諸侯又互相征伐,揚州這塊寶地很快也就成為了各路諸侯的眼中之肉。

揚州刺史劉繇,乃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後,正是當朝天子皇叔。自兩年前奉皇明來到揚州,便開始治理這塊寶地。

但號稱四世三公的袁氏的嫡子袁術帶甲十萬,攻克淮南諸地,揚州的治所壽春都被袁術占據了。後來袁術又派遣部將孫策攻克廬江,殺了廬江太守陸康,這一舉動更讓以劉繇為首的揚州諸臣恐慌。

劉繇急忙派了大將張英、樊能率軍與東渡而來的孫策軍對抗,誰料一戰便輸的一敗塗地。劉繇派人率領千人保護自己的三個兒子前往豫章,因為豫章的前任太守朱皓受過劉繇援助,如今朱皓去世,豫章便成了劉繇的地盤。

孫策也聽聞消息,派人追趕,結果未能成功,於是劉繇的三子平安到達了豫章,孫策的軍隊雖有攻占之心,隻是微微攻打一番,見無望成功,便退軍了。

豫章太守府,並非多華麗的地方,這也是朱皓和他父親學的,他父親正是漢末三大名將之一的朱儁老將軍。

大廳之內,一位白衣少年郎端坐在主位之上,臉上露出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嚴肅之色。但不得不說,此人生的是美妙絕倫。

他便是劉繇的長子,姓劉名基,字敬輿。今年剛剛一十二歲,正是幼小之齡。

左下方有兩名中年文士,一位身長八尺,麵容寬厚仁慈,望之正是慈眉善目之相。一位卻是麵色剛毅,正有嚴肅不羈之相。

隨劉基退往豫章的,並非隻有他的兩個弟弟,還有一班劉繇的文臣,除了劉繇最信任的軍師許邵去世,其餘的謀士全都退到了豫章。

這兩人正是劉基從劉繇的謀士團體中挑出來的,因為劉基本是後世之人,對曆史有著印象,自然知道誰人有大才,誰人是廢才的道理。

第一位文臣名叫孫邵,字長緒,北海之人。因與劉繇舊識,便投到麾下,曆史上曾經是東吳大帝孫權任命的第一位丞相。

隨後的乃是名叫是儀之人,字子羽,此人極善謀劃,初投劉繇曾經獻上諸多計策,可惜未能采納。曆史上的是儀也是東吳的一位謀士,參與過獵殺關羽之戰。

“二位先生,我父兵敗孫策,如今隻剩下萬餘殘兵敗將,消息來報,正撤往豫章,二位可有良策助我父子?”

劉基並沒有仗著什麼架子,以幼小的身軀起身,朝著孫邵和是儀二人俯下身子拜了拜,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

孫邵和是儀皆是麵色一驚,本就不知道這位大公子請自己來何事,如今這樣一說,更是感到十分驚訝。

見二人仍舊沒有言語,劉基歎了口氣道:“我大漢王室衰微,如今正值群雄逐鹿,若再無光武中興一般,恐日落西天。我劉基不才,有光武之誌,望二位先生助我。”

“大公子不過十二之齡,竟有如此誌氣,大漢有望矣。”孫邵出自北海,和孔融交好,多年受儒家文化影響,對漢室忠心耿耿,聽聞了劉基的誌向,感到十分欣喜。

但是儀這般放蕩不羈的謀士,卻是各為其主之人,於是對著劉基問道:“敢問公子,如今整個揚州,隻剩下這豫章一郡,又如何學光武中興?”

“是先生,我父乃天子皇叔,親封揚州牧,平定揚州,師出有名。孫策雖勇烈,卻有勇無謀,背後僅靠袁術支持,隻需一紙離間計,便能讓孫策退兵。”

劉基點了點頭,隨後踏步走著說道:“孫策退兵,依靠我父之威望,休養生息,屯糧練兵,則取揚州易也。”

是儀望著劉基,深感其才,略有深思,望了望孫邵,二人相視點了點頭,隨後俯身道:“是儀(孫邵)拜見公子,元隨公子平定禍亂。”

雖然是儀和孫邵是劉繇的部下,卻並無謀主的身份,隻能算是幕僚,如今劉繇大限將至,恐怕大業將付,劉基雖年幼,但其談吐,卻並不失為明主,二人便伺機而動了。

“好好好,吾得二位先生,大業可期矣!”。

此時,門外快速走進一位老者,朝著劉基俯身道:“大公子,老爺率軍回城了,聽聞受了重傷。”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