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淺歌對藍田城信使仔細詢問後,得知此城知府大人不知為何緣由忽然決定翻新知府府邸,擴建三條主街道,勒令街道兩旁各家各戶及其小店鋪十日內搬遷,知府為抵製百姓不滿情緒,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騷動,動用大批士兵入城。一則鎮壓,二則驅逐,卻未料此大興土木之舉造成全城百姓奮力抵抗,據說為首起義者——浣無,文武雙全,言辭頗具煽動力,致使入城的士兵們臨陣倒戈竟與朝廷敵對,而駐紮在城外士兵雖火速入城支援,但麵對曾經出生入死的“自己人”從心理上便多出幾分矛盾,且確實無法竭盡全力廝殺,最終導致支援士兵自願繳械投降,而藍田城一幹官員受俘軟禁,倘若不答應百姓提出的條件,便要與朝廷抵抗到底。
蘇璃兒搓搓下巴想了想,“不過是翻修街道與宅院,至於鬧得不可開交麼?那叫浣無的人,是不是想利用百姓的小憤怒一舉造反?”
白淺歌若有所思的緩緩踱步,“隻聽一麵之詞,不敢就此斷言,但對方無論出於何原因與朝廷對抗就是忤逆犯上,荊州城距藍田城不到百裏,荊州城外又有五萬精兵鎮守,所以調兵遣將極為容易,而藍田城裏裏外外也不過八千士兵,話說,若我軍出兵支援,一日便可到達城下將反賊殲滅。”
蘇璃兒聽得有點犯困,偷偷打個哈欠詢問道,“你的意思是幫不幫呢?”
“自然要幫,可王爺偏偏不在,這事兒有些難辦。”
其實,蘇璃兒握著那張聖旨想了很久……依她對穆君承的了解,若真有人造反定是二話不說打個落花流水,何況這天下是他老爹的地盤,他這做兒子的怎可能袖手旁觀呢?她這做兒媳的怎能視若無睹自己躲清閑呢?……可無奈的是,如白淺歌所說,這一麵之詞又不敢亂相信,看來隻能自己走一趟了。
想到這,蘇璃兒由心鎖攙扶起身向門外走去,“白公子,你在王府門口等我,我跟您去趟軍營。”——
蘇璃兒一襲莊重的王妃朝服,坐於王爺的寶座之上,當蘇璃兒命心鎖宣完聖旨,一幹將領即刻側旁聽令,這其中,白淺歌心道,原來皇上一早便有安排,他們三番二次交談,王妃卻隻字不提此等大事,非要在這千鈞一發時才將聖旨宣告,可以說皇上料事如神,又可認為王妃深藏不露。
此刻的蘇璃兒故作鎮定,其實早就手心出汗腿肚子抽筋了,若不是火燒眉毛她才不會暫時接管穆君承的大部隊。
一旁全軍領將將軍印雙手奉上,“那便有勞王妃替王爺主持大局,而在這一刻,王妃便擁有了軍中的最高權威,軍中無戲言,所以,王妃所下達的每一道命令,屬下們必須服從。”對方這番話中包含兩層意思,一則是希望蘇璃兒遇事冷靜莫耍孩子氣,二則,五萬人的命已攥在王妃手裏,她的一言一行必須做到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