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科學養豬法也分兩種,您應該知道的吧?”回來的路上,阮思嬌跟阮慶祥說。
阮慶祥無聲點頭,他當然是知道的。
自家這種養殖方法,要比阮旺家的養殖方法晚兩個月出欄,阮慶祥也清楚。
可那隻停留在理論上,這些豬才三個月大,阮旺家的豬卻比他家的豬大了一圈兒,這種感受是直觀的。
省了飼料錢,那錢還捏在手裏,可阮慶祥卻覺得心情複雜。
不用問阮慶祥也能看出來,阮旺家的豬比他家的至少重十幾斤,一圈豬十頭,相差就是一百多斤。
這才是喂成豬料後僅一個月的時間。
一個月,就算多喂飼料,也多花不了幾十塊,他家的豬少長的肉卻頂兩百塊。
阮思嬌見阮慶祥沉思,知道自己不能再多少,她隻提醒一句,“叔,時間就是金錢。”
投入一部分金錢,卻能收獲更多。
而阮慶祥,他少投入一點錢,卻失去更多。
而且,阮慶祥家所有的人,這段時間都變得特別忙碌。
多了這一圈豬要喂,本來就要多花費時間。
家裏還有地要種,又要每天打許多豬草,可不是要變得特別忙碌嗎?
一家人忙成這樣,卻沒有多賺錢,反而損失了一百多塊!
走回到阮慶祥家,阮慶祥就已經想明白了。
阮思嬌看他神色已經變了,就趁機又說,“我租下來的那片地已經開始整理,慶祥叔,你如果給豬喂飼料的話,阮光明跟阮光亮就能去幹活,倆人一天又能拿回五塊錢。”
倆人一天掙五塊錢,一個月不是又一百五?
“我明天就再去買飼料。”阮慶祥擠出這句話。
他不會覺得阮思嬌是在想著法的推銷自己的飼料,賺他的錢,而是在想著法讓他家增加收入啊。
阮思嬌是真的一心想讓大家都富起來。
不僅是他們村的人,就連別的村、別的鄉,但凡是想養豬的,阮思嬌就從沒吝嗇過教別人養豬方法,從來都是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考慮。
那種家裏隻有一兩頭豬的,阮思嬌根本不會勸別人多喂飼料,畢竟一兩頭豬吃的豬草能有多少,家裏孩子出去跑一跑,打回來的豬草就夠用。
可阮慶祥家的情況不同,他養了九頭豬,現在這些豬都長大了,要用的豬草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被阮思嬌提點過,阮慶祥就如醍醐灌頂,他盯著自家圈裏的那頭老母豬看。
老母豬這幾天就要下崽,這窩豬仔,阮慶祥也決定自己養著。
阮思嬌不是說了嗎?她要建工廠,讓阮光明、阮光亮兄弟倆去幹活,也能賺錢回來。
賺回來的錢,就能買飼料。
“嬌嬌,你這廠是準備幹啥?”阮慶祥問。
這個,阮思嬌隻是笑笑,她現在還不能說。
阮慶祥明白,所以他也不多饒彎子,“我就想問問,將來廠子開工,能不能讓光明和光亮去廠裏幹活?你這招工有條件的吧?”
阮思嬌搖頭,“當然不會像那些國營廠一樣,隻招城鎮戶口的人。我把廠子建在鄉下,用的工人自然都是咱們農村富餘勞動力。到時候就讓阮光明和阮光亮過來吧,隻要他們肯好好幹,我就保證他們能在廠子裏幹下去。”
月月有工資拿回家,多養一窩豬仔的飼料算什麼?
既然說到廠子未來招工,阮思嬌幹脆把自己想的說出來。
“慶祥叔,今天大家都給我幫忙,我心裏想謝謝大家,但現在請客也不太好,等我工廠開工的時候,我請咱們全村人吃飯。”阮思嬌說。
阮慶祥也不拒絕,“行,到時候叔給你安排,一定讓你的工廠開業搞得熱熱鬧鬧的。”
阮慶祥在村裏還是很有威信的,他都這麼說了,阮思嬌肯定相信。
至於趙之棟兩次來問阮慶祥的事,阮慶祥到底是沒說。
現在,阮慶祥也不想看人家的熱鬧了,畢竟阮思嬌對他還挺交心的。
這孩子好啊!
朱進山家的那窩豬仔,隻比阮旺家的晚幾天,現在也快滿三個月了。
看著自家圈裏的豬,吳桂枝唇角就是掩不住的笑意。
以前隊裏養豬,後來包產到戶,自家也養兩頭豬,可什麼時候見過豬長這麼快的?
這才三個月不到呢,豬都長到一百一十斤左右了。
照這速度,再喂三個月肯定能出欄。
朱進山家裏的另外兩頭豬這兩個月也喂了不少飼料,個頭特別大。
今天就是朱進山賣豬的日子。
早早的,收豬的人就來到朱進山家,一看他家圈裏那兩頭大肥豬,收豬的胡明也是眉開眼笑。
“嫂子,你家這豬可真肥。”胡明說。
吳桂枝也是笑彎了眼,“誰說不是呢。”
現在的人肚子裏都缺油水,誰也不喜歡吃瘦肉,越肥的肉就越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