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遇見趙之棟(1 / 2)

趙之棟耷拉著腦袋站在一邊,他現在什麼也不敢說。

如果請來的是別人,趙之棟還想從中找到翻身的希望,但阮思嬌……

他們的關係如果被縣裏領導知道,恐怕他連翻身的可能都沒有。

謝一寬隻沒趙之棟是空氣,客氣的請阮思嬌繼續往前。

車子就停在大院外麵,一行人上了車,往離大院最近的一個養豬場去。

養豬場裏的豬喂了一個月的小豬料,前幾天過度了成豬料。

現在是每天半斤飼料、半斤麥麩的方法在喂著。

豬還小,但一百頭豬加起來,每天要吃的青飼料還真不少。

養豬那家人看到縣裏領導過來,一臉的苦澀,卻又不得不努力陪著笑臉迎接。

“老鄉,你家的豬現在什麼情況?”謝一寬問。

那人無奈,“正常喂著,長得也不慢,就是豬草一天比一天難打,偏偏這些豬一天比一天吃的多。”

謝一寬臉上帶著笑,“沒事,我們把九華縣科學養殖的發起人給你請過來了,她有辦法解決你遇到的問題。”

那人聽說能解決問題,眼睛都亮了一點。

但謝一寬叫阮思嬌過來的時候,那人又有點失望。

這麼個小女娃娃……

阮思嬌輕笑,在豬圈裏轉了一圈。

這一轉,還真被她看出不少問題。

“農家土豬圈,一般情況下把豬養在這樣的圈裏,豬是不容易生病的。但這樣的土豬圈不能用於大規模的養殖,豬糞過多,又得不到及時清理,反而更容易滋生細菌,導致圈裏的豬生病。”阮思嬌說。

想要大規模養豬,就必須建水泥豬圈,要安裝供水係統,每天用水衝刷豬圈,保持豬圈內的衛生。

“你們縣養豬場蓋的豬圈,都是這樣的?”阮思嬌問。

謝一寬看向石彬,石彬隻能回答,“這些事都是趙之棟負責的,我本來是協助他的工作,但趙之棟並沒有交給我多少相關的工作,所以……”

謝一寬聽得眉頭緊皺,他不想再看到趙之棟,卻是不見不行啊。

“去把趙之棟叫過來。”謝一寬說。

有人立刻跑出去,開車回縣上。

阮思嬌隻能暫時不說別的養殖場,先前眼前的這一個。

“除了豬圈不行,你們應該也沒有防疫係統吧?這個應該請畜牧業的專家,定期給養豬場裏的豬打疫苗,這麼多豬放在一塊兒養,非常容易生病。萬一哪頭豬生病,也容易傳染。所以養豬戶需要對這些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我們縣正在各個鄉鎮做科學養殖的技術講解,每個鄉鎮都派去一名專家,每天上午、下午兩場講課,為期一周。”阮思嬌又說。

謝一寬眉頭又皺緊一分,看那個養殖戶的表情,他也知道趙之棟根本就沒給養殖戶做過什麼技術培訓。

看起來,想要大規模養豬,跟之前養土豬的方法並不一樣。

趙之棟竟然還在報告裏麵說他去紅星村問出了科學養殖的方法,現在看來,他完全就是在說慌!

謝一寬氣歸氣,卻還是得聽阮思嬌繼續說的。

他示意阮思嬌繼續,阮思嬌就又說,“還有就是養殖方法的問題,你們這些養豬場提出豬草不夠用的問題,應該是每天給每頭豬吃半斤飼料、半斤麥麩,其餘都用豬草喂吧?”

阮思嬌說話的時候,看向養殖戶,養殖戶立刻點頭,“對,趙主任是這麼跟我說的。”

“每天都是這個量?”阮思嬌又問。

養殖戶再次點頭。

阮思嬌笑了笑,“這個量隻是一個大概數,像現在豬比較小,可以稍微減一點,每天四兩飼料也是可以的,等豬長到一百三十斤往上,就可以變成每天六兩飼料,這些細節也是需要調整的。”

所以說,趙之棟真的隻是去問了個皮毛,就敢回來吹這個大牛,搞這麼大動作!

阮思嬌也不想老揪趙之棟的問題,可是這些養豬場的問題實在太多。

“還有一點,如果養殖規模比較大,那就得調整飼料跟麥麩的用量比例,平均來算的話,一頭豬需要每天一斤麥麩、兩斤飼料,不能斷水,還要投喂適量的青飼料。這個量也需要在細節上做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阮思嬌說。

謝一寬明白了,他們縣的這些養豬場,要調整的真不是一點半點。

現在的關鍵,是養豬場弄不到足夠的青飼料。

所以謝一寬問,“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加大飼料跟麥麩的用量?”

阮思嬌還沒點頭,養殖戶就苦著一張臉說,“謝書、記,我這原本一頭豬一天隻要半斤飼料、半斤麥麩,要是換成一天兩斤飼料、一斤麥麩,這成本……”

買豬仔的錢、蓋豬圈的錢、飼料麥麩的錢全都是銀行貸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