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冉沒想到自己能成功的煽動這些小姐妹都有重新上學讀書的念頭,頓時有些欣慰。
當然了,主要是梅小冉考上大學了,還是省城的大學,大家也都很羨慕。
“冉冉,等你以後上大學了,也經常給我們寫個信啥的,讓我們也知道知道你在大學裏的生活。”
“那有啥困難的,不就是寫個信嘛。”
梅小冉看著這些小姐妹,看著梅家莊,真是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她雖然出生在這裏,卻並不算是在這裏長大的,甚至從前世到現在都對這個村莊沒有生活過的記憶,但是這裏卻是她的根,是她的家鄉。
自從住在縣城之後,也就逢年過節才回一趟,也就在那個時侯才跟這些小姐妹們見個麵,但小姐妹們也沒有把她當成外人,回回見了她那個親熱勁兒就別提了。
大家又閑聊了一會兒,眼看著太陽偏西,斜陽餘暉中,終於等來了開席的喊聲。
不知道是誰還拿著鑼鼓敲著,在莊上喊著:“開席了,都過來吃酒席啊!”
幾個小姐妹也歡呼著,往梅老大家的院子裏鑽。
結果跑去一看,院子裏根本就擺不下,直接就在院外的的麥場裏把酒席給擺開了。
按照梅鍾華原來的想法,擺個三十多桌就差不多了,後來一看莊上來了這麼多人,直接就擺了四十桌,幸好買食材的時侯有富餘,要不然真得臨時抓瞎了。
那個年代已經不像七十年代那麼窮了,改革開放之後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平時有個紅白喜事也是擺的流水席,基本上都要擺個二三十桌待客。可這次梅鍾華卻是足足擺了四十桌的席麵,雖說這不能跟傳統意義上的紅白喜事相比,但這席麵也是一點也不差。
等菜酒都上齊之後,梅鍾華扶著老爹出來坐下,還當著大家的麵說了幾句喜慶話,最後總結了一句:“大家今晚可得吃好喝好,千萬不要想著給我省。”
大家都哄笑起來,“梅老板,放心吧,絕對不會給你省,吃不了俺們還要兜著走呢!”
笑過之後,鄉親們開始大快朵頤。
噴香的菜肴,上好的煙酒,在這夕陽中鄉親們歡喜的笑臉……
梅小冉本來還覺得她爸今天回老家這一趟有些太揮霍太招搖了,可是現在她居然改變了主意,隻要她爸高興,她爺高興,鄉親們開開心心,就當花錢請大家吃頓飯又咋了?這個莊上就隻有梅家一個姓,都是自家人!
梅小冉作為出席酒席的代表,被鄉裏的大媽大嬸給圍住了,不過女桌嘛,大家都知道她是個學生,也就不勸她喝酒,就一個勁兒的勸她吃菜。
可是梅小雷就慘了,大爺大伯們可不管他是不是個學生,男子漢哪有不喝酒的,考上大學這麼高興的事兒,必須得喝酒嘛!
不會喝?
好嘛,抿一嘴。
還是個學生?
學生也得練練酒量!
才十七八?
年輕後生這個年紀更該學會喝酒了!
這個勸,那個也勸,剛開始大家還護著梅小雷,讓他點到即止,往後就收不住了,這個劃拳那個猜枚,實在不行就石頭剪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