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通天神樹——建木2(1 / 2)

“印度在迷盧山的南方。根據《創世書》的描述,與環形大陸平行的天上有著一係列的天輪這些天輪的共同軸心就是迷盧山。迷盧山的頂端就是北極星的所在之處,諸天輪攜帶著各種天體圍繞著它旋轉,這些天體包括所謂的日月星辰……”

“而在唐代釋道宣《釋迦方誌》卷上也記述了《創世書》裏建立的宇宙模型,細節上恰恰可以相互補充。《釋迦方誌》裏麵記述蘇迷盧山,也就是所謂的須彌山,在大海中,據金輪表,半出海上八萬由旬,日月回薄其腰也,外有金山七重圍,中各海水,具八功德……”

“於是根據這些古代典籍的記載,古代印度《創世書》裏描述的宇宙模型與《周髀算經》中描述的璿璣模型出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幾乎處處吻合……”

“兩者的天都是圓形的平行麵。璿璣和迷盧山同樣扮演的是大地中部位置的天地角色。璿璣和迷盧山的正上方都是各種天體旋轉的樞紐。而這個所謂的樞紐,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建木!它既存在於佛教體係中,也存在於古代典籍裏,更存在於神話體係間。這根本就不能有巧合二字來形容。”

“說到這裏,我又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希特勒,當初的希特勒在德國納粹如日中天之時,授權他的得力幹將希姆萊秘密組織了一支部隊,去尋找地球軸心,據說地球軸心隱藏著無窮的力量,能顛倒生死,希特勒希望這支部隊嬗變成一支不死軍團。而希姆萊經希特勒批準,親自組建了兩支探險隊,深入西部的一塊雪域聖地,尋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亞特蘭蒂斯神族存在的證據……”

“而在《周髀算經》所指的璿璣又處於北極樞的正下方,其描述為上尖下粗垂直於地,高60000裏,直徑23000裏的巨型柱子,在璿璣的範圍內,陽絕陰障,不生萬物。這種描述,又和極寒之地珠穆朗瑪峰極為相似。很難說希姆萊的這支部隊,和這有沒有某種神秘的契合。”

我這時也有點茅塞頓開地朝邱掌印說道:“按照你的這個思維邏輯延伸下去,我縱身躍下後,見到的那片海洋,是不是就跟《創世書》裏描述的情形一樣,戈基人就處在海洋島中部位置的那座島嶼上,而海洋的中部位置應該矗立著一根巨型的柱子?”

邱掌印用讚歎的目光看著我,顯得極為興奮地說道:“姚傳奇,你小子果然不是一般人的悟性。你說得沒錯。阿狸野孜他們堅守的那座島嶼上,確實有一根像一座山一樣的望不到頂的巨型石柱,而這根巨型石柱的頂端部分,應該就是你在溫泉池子裏觸動的那根石柱!”

“你是說那根石柱一直貫通到了上麵。”

邱掌印點頭說道:“這是真的。我為此我已經做過詳細的考察。如果沒有你的介入,我或許一直會在一個迷宮裏打轉。在你被禁錮在石棺材裏的這段時間裏,我把原先的所有困惑一下子都打通了,存在我腦子裏的所有謎團也有了答案!豁然開朗的啊,姚傳奇!你根本不知道經曆了皓首窮經後的豁然開朗是一種什麼樣的享受,嗬嗬……”

“印度在迷盧山的南方。根據《創世書》的描述,與環形大陸平行的天上有著一係列的天輪這些天輪的共同軸心就是迷盧山。迷盧山的頂端就是北極星的所在之處,諸天輪攜帶著各種天體圍繞著它旋轉,這些天體包括所謂的日月星辰……”

“而在唐代釋道宣《釋迦方誌》卷上也記述了《創世書》裏建立的宇宙模型,細節上恰恰可以相互補充。《釋迦方誌》裏麵記述蘇迷盧山,也就是所謂的須彌山,在大海中,據金輪表,半出海上八萬由旬,日月回薄其腰也,外有金山七重圍,中各海水,具八功德……”